胎頭高直位

婦產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āi tóu gāo zhí wèi

2 疾病分類

產科

3 疾病概述

胎頭高直位是指胎頭以不屈不伸的姿態進入骨盆入口平面,即胎頭的矢狀縫落在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後徑上,大囟門及小囟門分別位於前後徑兩側。其發病率僅次於持續性枕橫位及枕後位,國外報道佔分娩總數的0.06-1.6%;國內報道佔1.08%。 胎頭高直位分胎頭高直前位及高直後位。高直位可因骨盆形態異常,尤其是橫徑狹窄,胎兒過大、過小等原因引起。

4 症狀體徵

1、高直前位多表現頭入盆困難,活躍早期宮口開張延緩或停滯,活躍期晚期,若胎頭銜接,產程進展順利;若胎頭不銜接,則活躍期停滯。高直後位可有胎頭不下降,宮口開張緩慢或不開張;或活躍早期宮口開張3~5cm停滯;也可在宮口開全時,胎頭先露部仍不下降,在棘平或棘上水平等表現。

2、高直前位時,腹部檢查:腹部前壁觸及胎背,觸不到肢體,胎頭橫徑短與胎兒大小不成比例,在腹中線偏左可聽到胎心;高直後位時,腹部可全部觸及肢體,在腹中線偏右聽到胎心,恥骨聯合上方可觸及胎頦。

3、高直前(或後)位時,陰道檢查:胎頭矢狀縫均位於骨盆入口的前後徑上,偏離角度不超過15°,小囪門在恥骨聯合下,大囟門在骶岬前,爲高直前位,相反,則爲高直後位。可觸及胎頭上有一與宮口開張大小一致,直徑約3~5cm的侷限性水腫,高直前位者位於枕骨正中,高直後位者位於兩頂之間。

5 診斷檢查

1、高直前位多表現頭入盆困難,活躍早期宮口開張延緩或停滯,活躍期晚期,若胎頭銜接,產程進展順利;若胎頭不銜接,則活躍期停滯。高直後位可有胎頭不下降,宮口開張緩慢或不開張;或活躍早期宮口開張3~5cm停滯;也可在宮口開全時,胎頭先露部仍不下降,在棘平或棘上水平等表現。

2、高直前位時,腹部檢查:腹部前壁觸及胎背,觸不到肢體,胎頭橫徑短與胎兒大小不成比例,在腹中線偏左可聽到胎心;高直後位時,腹部可全部觸及肢體,在腹中線偏右聽到胎心,恥骨聯合上方可觸及胎頦。

3、高直前(或後)位時,陰道檢查:胎頭矢狀縫均位於骨盆入口的前後徑上,偏離角度不超過15°,小囪門在恥骨聯合下,大囟門在骶岬前,爲高直前位,相反,則爲高直後位。可觸及胎頭上有一與宮口開張大小一致,直徑約3~5cm的侷限性水腫,高直前位者位於枕骨正中,高直後位者位於兩頂之間。

6 治療方案

1、高直前位,骨盆正常,胎兒不大,產力好,應予試產6~8h;試產失敗則行剖宮產。

2、高直後位,一旦確診,應作剖宮產。

7 特別提示

1

、高直前位:若骨盆正常、胎兒不大,產力強,應給予充分試產機會,加強宮縮促使胎頭俯屈,可用手在陰道內推動胎頭,使矢狀縫銜接於骨盆斜徑上,隨宮縮後下降成枕前位或枕後位,可經陰道分娩陰道助產。若試產失敗,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

、高直後位:胎背與母體、腰、骶岬相碰,妨礙胎頭俯屈下降。一旦確診,應行剖宮產術

8 相關出處

內科學第五版》、《外科學第五版》、《兒科學第六版》、《內科學第六版》

治療胎頭高直位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