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醫大辭典》·水豆瓣
水豆瓣爲中藥名,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爲清·劉士季《草木便方》記載的水莧菜之別名[1]。
2.1 別名
2.2 來源及產地
千屈菜科植物圓葉節節菜Rotala rotundifolia (Buch -Ham.)Koehne的全草[1]。分佈長江以南各地[1]。
2.3 性味
甘、淡,涼[1]。
2.4 功能主治
3.搗敷治癰癤腫毒[1]。
2.5 化學成分
2.6 藥理作用
3 《中華本草》·水豆瓣
3.1 拼音名
Shuǐ Dòu Bàn
3.2 別名
水莧菜、水泉、水指甲、水馬桑、肉矮陀陀、紅格草、田馬齒莧、水紅蓮草、引水草、水底金、水豬母乳
3.3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tala rotundifolia (Buch-Ham.ex Roxb.)Koehne[Ammannia rolundifolia Buch-Ham.exRoxb.]
3.4 原形態
圓葉節節菜,一年生草本,高5-30cm。全株無毛。莖直立,纖細,通常帶紫色。葉對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近圓形,闊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5-12mm,有時達20mm,寬3.5-10mm,先端圓形,基部鈍或有時近心形,兩面均無毛;側脈通常4對,背面明顯。花單生於苞片內,組成頂生稠密的穗狀花序,長1-4cm,每株1-3個,有時5-7個;花極小,長約2mm,幾無梗;苞片葉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與花等長,小苞片2枚,披針形或鑽形,與萼筒幾等長;萼筒闊鐘形,膜質,半透明,長1-1.5mm,裂片4,三角形,裂片間無附屬物;花瓣4,倒卵形,淡紫紅色,長約爲萼齒的2倍;雄蕊4;子房近梨形,長約2mm,花柱長度爲子房的1/2,柱頭盤狀。花、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3.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水田邊及潮溼處。
3.6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潮溼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土壤栽培爲好。忌乾旱。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分株繁殖:於3-4月,將母株挖出進行分株,直接種於大田。扦插繁殖:截取基莖5-8cm長,按行株距25cm×cm開穴,每穴插3-4株。此外,引種時多用種子繁殖。
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後到封行前,除草追肥2-3次。以人糞尿或化肥等氮肥爲主,整修生長期應保持土壤潮溼。
3.7 性味
味甘;淡;性涼
3.8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消腫解毒。主痢疾;淋病;水臌;急性肝炎;癰腫瘡毒;牙齦腫痛;痔腫;乳癰;急性腦膜炎;急性咽喉炎;月經不調;痛經;燙火傷
3.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水洗。
3.10 摘錄
《中華本草》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