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肉菌

病原微生物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ì ròu jun1

2 註解

噬肉菌,聽起來很駭人的名稱,其實是指A羣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A羣鏈球菌爲革蘭氏陽性球菌,菌體呈現鏈狀排列,不具鞭毛而無運動性,且不產芽胞細菌。在含有綿羊血培養基(blood agar plate; BAP)上會產生完全溶血(β-hemolysis)的菌落特徵。噬肉菌之名稱主要在1994年,英國媒體所報導,此細菌侵蝕患者顏面,如同被細菌啃蝕一般,經過媒體聳動的報導,造成了當時國際間一陣恐慌。

A羣鏈球菌原本不屬於皮膚的正常菌叢,但可經由適當的環境接觸後,移生至皮膚上,一旦皮膚外傷或昆蟲叮咬,則細菌得以侵入表皮。此細菌最常引起小區性的感染,如化膿性扁桃腺炎、猩紅熱蜂窩組織炎等,也會引發風溼性心臟病、急性腎絲球腎炎等後遺症。若產生嚴重感染時,常會侵犯肌肉或深部軟組織筋膜,造成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其主要的原因爲A羣鏈球菌會分泌多種毒素,導致皮膚甚至肌肉筋膜壞死,形成所謂“噬肉”之現象,此過程相當迅速且死亡率高。

民衆要預防此感染最好的方法是儘量避免受傷,特別是具有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臟腎臟疾病、以及服用類固醇者。另外,若是民衆有不明原因的皮膚腫痛,即使沒有皮膚炎的現象,也必須儘速求醫,及早診斷與治療,以保障生命安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