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便血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ī rè biàn xuè

2 註解

溼熱便血   病證名。便血證型之一。見《金匱翼》卷二。指便血因於溼熱所致。患者每有嗜食辛辣或喜飲酒之病史,久之則胃腸溼熱蘊蓄而下注大腸陰絡灼傷,遂致便血。其證便血鮮紅,多爲先血後便腑行失暢,或微有腹痛,脈濡數,苔厚膩。《石室祕錄·通治法》:“血之下也,……非溼熱之相浸,即酒毒之深結。”治宜清熱利溼、解酒毒、涼營止血等法,方用約營煎槐角丸槐花散,或地榆散赤小豆當歸散等方。參見熱毒下血溼毒下血等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