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食管 人體器官名。即食道。上接咽部,下與胃的賁門相連的一條細長管道。是飲食入胃的通道。
食管是消化管最狹窄部分,前後扁窄的長管狀器官。上端約在第六頸椎體下緣處與咽相接,沿脊椎前方向下行,穿經胸腔的上縱隔和後縱隔,再經膈肌的食管裂孔,入腹腔,平第十一胸椎體高度續於胃和賁門。全長約25釐米。具典型的消化管結構,分爲粘膜、粘膜下層、肌層與外膜。粘膜上有7~10條縱行皺襞,凸向內腔,有助於液體下流。食團經管腔時,這些皺襞由於肌層鬆弛而展平,內腔擴大,有助食團通過。粘膜下層較肥厚,由結締組織構成,其內有較大的血管、神經、淋巴和食管腺。肌層爲內環、外縱。厚約2毫米,其間有彈力纖維,外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富血管、淋巴管及神經。人食管上1/3段爲骨骼肌,中1/3爲骨骼肌和平滑肌,下1/3段完全是平滑肌。上1/3段受舌咽神經支配,其餘2/3段的運動神經,主要來自頸部迷走神經。食管最下段約2~4釐米位於腹腔內,形成功能上的食管括約肌。乃一高壓帶,其內壓比大氣壓約高15~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此高壓帶亦是胃的起始部分。靜息時,胃起始處的內壓僅約5毫米汞柱左右。可防止胃內食物返回食管。
食管全程有三處較狹窄:第一個狹窄位於食管和咽的連接處,距中切牙約15釐米;第二個狹窄位於食管與左支氣管交叉處,距中切牙約25釐米;第三狹窄爲穿經膈肌處。這些狹窄處異物容易滯留,也是腫瘤好發部位。
食管具有消化管典型四層結構,由粘膜、粘膜下膜、肌膜和外膜組成。食管空虛時,前後壁貼近,粘膜表面形成7-10條縱行皺襞,當食團通過時,肌膜鬆弛,皺襞平展。食管肌膜由外層縱行、骨層環行的肌纖維組成。肌膜上1/3爲橫紋肌,下1/3爲平滑肌,中1/3橫紋肌和平滑肌相混雜,食管起端處環行肌纖維較厚,可起到括約肌作用。外膜爲疏鬆結締組織。整個食管管壁較薄,僅0.3-0.6釐米厚,容易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