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帶下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èn xū dài xià

2 註解

腎虛帶下   病證名。帶下證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多產,損傷腎氣,以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脾失健運,以致寒溼下注傷及任帶二脈。症見帶下量多,淋瀝不斷,清稀如水,而色晦暗,腰痛如折,少腹覺涼,得熱則舒,便溏尿液清長,治宜溫腎補陽,方用內補丸。如日久不止,勢有滑脫現象者,宜加固澀止帶之品,如烏賊骨、煅龍骨、煅牡蠣芡實金櫻子等;若年老體衰,帶下如注者,可酌加人蔘升麻等,以補氣升提固攝

治療腎虛帶下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