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概述
燒傷後全身性感染是由於大面積燒傷後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出現的嚴重併發症。
(一)燒傷膿毒症的診斷
1.精神興奮、多語,譫妄,乃至錯覺、幻覺、定向障礙,也有精神抑鬱。
3.體溫驟升至39.5℃以上或劇降至正常以下。
4.呼吸急促,>35/min。
5.心率變快,>140/min。
5 症狀體徵
(一)燒傷膿毒症的診斷
1.精神興奮、多語,譫妄,乃至錯覺、幻覺、定向障礙,也有精神抑鬱。
3.體溫驟升至39.5℃以上或劇降至正常以下。
4.呼吸急促,>35/min。
5.心率變快,>140/min。
7.創面急劇惡化,表現爲潮溼、腐敗、壞死斑、色澤晦暗、創緣凹陷、生長停滯、創面加深等。
(二)血行播散性真菌病的診斷
病情發展不如細菌性全身感染急劇,多發生於長期使用抗生素或中心靜脈插管應用高滲葡萄糖等營養液之後。診斷應注意下述改變:
2.常發生口腔潰瘍、吞嚥困難、嗆咳,咽拭子培養多有真菌生長。
3.呼吸急促或不規則,可突發呼吸道痙攣,呼吸驟停。
4.常有腹瀉,排粘液黑便。
5.血鈉升高,血糖升高。
6.創面、痰、糞的真菌檢出率遞升;尿培養有真菌生長,尿鏡檢連續出現大量真菌菌絲或菌體。
8 診斷檢查
(一)燒傷膿毒症的診斷
1.精神興奮、多語,譫妄,乃至錯覺、幻覺、定向障礙,也有精神抑鬱。
3.體溫驟升至39.5℃以上或劇降至正常以下。
4.呼吸急促,>35/min。
5.心率變快,>140/min。
7.創面急劇惡化,表現爲潮溼、腐敗、壞死斑、色澤晦暗、創緣凹陷、生長停滯、創面加深等。
(二)血行播散性真菌病的診斷
病情發展不如細菌性全身感染急劇,多發生於長期使用抗生素或中心靜脈插管應用高滲葡萄糖等營養液之後。診斷應注意下述改變:
2.常發生口腔潰瘍、吞嚥困難、嗆咳,咽拭子培養多有真菌生長。
3.呼吸急促或不規則,可突發呼吸道痙攣,呼吸驟停。
4.常有腹瀉,排粘液黑便。
5.血鈉升高,血糖升高。
6.創面、痰、糞的真菌檢出率遞升;尿培養有真菌生長,尿鏡檢連續出現大量真菌菌絲或菌體。
9 治療方案
(一)積極處理創面
1.創面是全身感染的主要來源。對於大面積量度燒傷,採取早期切痂,立即用異體皮(或異種皮)和自體皮嚴密覆蓋創面。同時應清除深部壞死組織。對感染竈(即創面膿毒症)應立即進行病竈切除。
2.對電擊傷、合併擠壓傷、環狀Ⅲ度燒傷,應特別警惕深部肌肉壞死。凡局部腫脹持續不退時,應及時行筋膜切開減張,出現惡臭、伴全身中毒症狀加重者,應及早對可疑部位行筋膜下探查,徹底清除壞死肌肉,並注意有無厭氧菌感染。
(二)抗生素的應用
1.燒傷後3d內,預防性應用青黴素,防止鏈球菌感染。中、重度燒傷抗生素的使用應強調用藥時機和時限,給藥途徑,要有針對性。大面積Ⅱ度燒傷患者應及早使用強有力的抗生素。病情穩定即可停藥。圍手術期應加強抗生素的全身使用。
2.有全身性感染的症狀時,參照創面培養的細菌,選用細菌敏感度高、藥物毒性低的抗生素。同時,嚴重燒傷患者應勤作細菌學監測,保證用藥的針對性;當致病菌未確定前,可根據經驗選用抗生素。
(三)營養支持
(四)避免醫源性感染
1.防止靜脈感染 多作靜脈穿刺,少放靜脈導管。靜脈導管留置時間最好不超過3d。
2.防止呼吸道感染 嚴重吸入性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後,應防止霧化器、吸痰導管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加強溼化療法。
4.防止牀墊、被服、敷料、器械及工作人員的接觸污染 上述物品應嚴格消毒。
(五)感染性休克的防治
2.已發生休克,應注意恢復有效血容量及組織供氧。補液時最好以中心靜脈壓監護;有條件者可測肺動脈楔壓,以瞭解左心室功能情況。
3.擴容後仍有低血壓者,可加用多巴胺、納洛酮等藥物;如有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表現或周圍阻力升高者,可用血管擴張劑,如酚妥拉明、山莨菪鹼等。
4.尿量<30ml/h者(成人)可靜脈注射呋塞米(速尿),由40mg開始,仍無尿者,每2h可加倍,直達400mg/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