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hāngqū KI17[中國鍼灸學詞典]
shāngqū[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1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I1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商曲 | ||
---|---|---|---|
漢語拼音 | Shangqu | ||
羅馬拼音 | Shangchu | ||
美國英譯名 | Tradesman's Music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KI17 | |
日本 | 17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R17 | |
富耶氏 | |||
德國 | N17 | ||
英國 | K17 | ||
美國 | Ki17 |
商曲爲經穴名(Shāngqū KI17)[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高曲[2]。屬足少陰腎經[2]。商曲是衝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2][2]。商爲金聲,大腸屬金,曲即彎曲,此穴內對大腸彎曲之處,故名商曲[2]。商曲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腹中積聚,腸電切痛,納差,泄瀉,便祕,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現代又多用商曲穴治療胃痙攣,腸疝痛,腹膜炎,食慾減退,黃疸,胃炎,胃痙攣,胃下垂,腸炎,痢疾等。
6 穴名解
商爲金聲,大腸屬金,曲即彎曲,此穴內對大腸彎曲之處,故名商曲[2]。
商爲秋金之令,於六氣爲陽明。曲,有不直、彎曲之義,深隱盤屈之象。指肺商之氣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與食物由此下降進入腸曲,以及胃腸盤曲之象。本穴內景所在,在胃與大腸之間,胃腸俱具屈曲之象,故名之以“曲”。胃與大腸俱屬陽明燥金之經,俱屬喜燥惡溼之性,且具秋商肅斂之氣,故曰“商曲”。商言穴之性能,曲言穴之內在地位。且本穴與足陽明之太乙門平,乙亦曲屈也,又魚腸也。《爾雅》魚腸爲乙,藉此以合人身之腸也。又《禮記·月令》注:“秋氣和,則商氣調。”本穴所治,多屬胃腸疾患,以其內通胃腸之曲,外得商金之氣。[3]
8 所屬部位
上腹[4]
9 商曲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商曲穴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5]。
商曲穴位於上腹部,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仰臥取穴[5]。
商曲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2寸,旁開0.5寸處(《類經圖翼》)[5]。
另說在臍上1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上1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商曲穴在上腹的位置
商曲穴在上腹的位置
11 商曲穴穴位解剖
商曲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及鞘內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膚由第八、九、十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佈。有腹壁上及下動、靜脈分支。分佈着第九肋間神經。腹直肌鞘前、後層在腹直肌內側緣合,向內移行腹白線。穴位深部,腹腔內相對應器官有大網膜、小腸,胃充盈時,可達此穴深面。
11.1 層次解剖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3 商曲穴主治病證
商曲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腹中積聚,腸電切痛,納差,泄瀉,便祕,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現代又多用商曲穴治療胃痙攣,腸疝痛,腹膜炎,食慾減退,黃疸,胃炎,胃痙攣,胃下垂,腸炎,痢疾等。
商曲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腹中積聚、腸電切痛、納差、泄瀉、便祕等[8]。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2.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5.
-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97.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5.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