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疹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àng pí zhěn

2 英文參考

newborn gingival cys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上皮疹爲病證名,即馬牙[1]馬牙出自《萬病回春·初生》。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兒齒齦上呈散在的淡黃色若米粒大小的圓形結節,內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礙吮乳而引起啼哭。清·程永培咽喉經驗祕傳》:“馬牙系初生小兒胎內已受熱毒,見風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初發出胎即打噴嚏,含乳在口或吞,或吐,或吞而不吐…大約百日外不患此病。”可以針刺出血,並吹清涼解毒清咽利喉散或冰硼散[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