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利水滲溼 清熱祛風 中醫學
shān biǎn bǎi
山扁柏爲中藥名,出自《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爲《廣西本草選編》記載的石上柏之別名[1]。
地側柏、梭羅草、山扁柏[2]
卷柏科植物深綠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全草。分佈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西南等地[2]。
苦,寒[2]。
祛風清熱,利溼,抗癌[2]。
1.治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眼結膜炎,風溼痛,溼熱黃疸,膽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煎服:15~30g[2]。
2.近用治療腫瘤,如鼻咽癌,肺癌,肝癌,肝硬化。用本品15~60g,加瘦肉50~100g或紅棗數個,清水2000毫升,煎6小時,濃縮成200毫升左右,分二次服,每日一劑,連服一至數月。[2]
3.治燒傷。搗爛敷或研末調敷[2]。
本品含生物鹼,對小鼠實驗性肝癌有延長存活期的作用;有報導能治矽肺。還含莽草酸植物甾醇、皁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