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酥餅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ān sū bǐng

2 《醫統》卷九十一

2.1 方名

三酥餅

2.2 組成

辰砂(萬山明亮者,無夾石鐵屑,以絹囊盛之,用麻黃升麻紫草荔枝殼煮1日夜,研細,仍用前湯飛過,曬乾再研極細,用真蟾酥另調作餅子)、紫草(細末,亦用蟾酥調作餅子用)、麻黃(去節,湯泡過,曬乾,爲極細末,亦用蟾酥另作餅)、蟾酥(於端日捉取蟾酥,捻前三餅,每餅加麝香少許,炒)。

2.3 功效

表汗、解毒、稀痘。

2.4 用法用量

上方如遇時行痘疹,小兒發熱之初,每3歲者,將3餅各取半分,熱酒化下,蓋覆出汗;不能飲酒,敗毒散煎湯化下更好;若痘已出滿,頂紅紫色,爲熱毒之盛,宜煎紫草紅花湯化毒湯將辰砂、紫草2餅調下少許解之。

2.5 用藥禁忌

痘出之後,不可服麻黃餅子。

2.6 各家論述

辰砂能解毒,涼心火,制過又能發痘;紫草亦發痘解毒麻黃發表發痘;蟾酥能驅臟腑中毒氣從毛腠中作臭汗出。此四藥誠解毒稀痘之神方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