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熨法

外治法 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醫婦科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rè yùn fǎ

2 英文參考

hot compr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熱熨法:1.採用藥物輔料經過加熱處理後,敷於患部或腧穴的一種治療方法;2.利用熱灼以去腐生新的一種外治法

4 採用藥物輔料經過加熱處理後,敷於患部或腧穴的一種治療方法·熱熨法

熱熨法是採用藥物和適當的輔料經過加熱處理後,敷於患部或腧穴的一種治療方法

本法是中醫獨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它可藉助溫熱之力,將藥性由表達裏,通過皮毛腠理,循經運行,內達臟腑,疏通經絡,溫中散寒,暢通氣機,鎮痛消腫,調整臟腑陰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本法操作簡單,取材方便,費用低廉,安全無痛苦,是值得推廣的外治方法

4.1 操作方法

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適當的藥物和適當的輔料,經過加熱處理後敷於患部或腧穴

4.2 治病

4.2.1 厥脫

溫陽熨方(中國鍼灸1982;2(6):44) 小茴香川椒、蔥、姜、鹽,用小茴香川椒以及蔥姜搗合一處,加鹽炒熱,放臍部熨之;或於臍孔中放少許麝香功能回陽救逆。主治陽衰厥逆證

4.2.2 急性闌尾炎

鹽熨方(《實用中醫外科學》) 粗鹽500g,放鐵鍋內炒至頻頻發出爆烈聲時,加入食醋少許,然後裝入事先縫好的布袋內,趁熱熨右下腹壓痛明顯處,每日1~2次,涼則更換,7天爲1療程。功能溫經通絡。主治闌尾周圍膿腫

4.2.3 胃脘痛

胃痛熱熨方(《中國民間療法》) 連須蔥頭30g,生薑15g,將上二味共搗爛炒燙,裝入布袋,熱熨胃脘部,藥袋冷則更換,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或以疼痛緩解爲度。功能溫胃散寒。主治寒性胃痛

4.2.4 胃下垂

升胃餅(上海中醫藥雜誌1987;(8):8) 蓖麻子仁lOg,升麻粉2g,蓖麻子仁搗爛如泥,拌入升麻粉,製成直徑2cm、厚lcm圓藥餅。剃去患者百會穴周圍2cm內頭髮,敷以升胃餅並加以固定。患者仰臥,放鬆褲帶,用灌有80℃熱水的瓶子熨燙升胃餅30分鐘,每日3次。每塊藥餅連用5天,10天爲1療程。功能補氣升提。主治胃下垂

4.2.5 腹痛

1.腹痛熱熨方I(《中醫內科急症證治》) 食鹽1000g,或麩皮250g,或姜渣500g,任選一種放鍋內炒熱,布包,遍熨腹部。一般先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冷則易之。功能溫經通絡。主治寒性腹痛

2.腹痛熱熨方Ⅱ(《中醫內科急症證治》) 萊菔子(打碎)120g,生薑(切碎)60g、蔥連根鬚(切碎)500g,白酒1杯,上藥放鍋內炒熱,布包,遍熨腹部。一般先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冷則易之。功能理氣止痛。主治氣滯腹痛

3.腹痛熱熨方Ⅲ(《中醫外治法類編》) 川椒30g,烏梅30g,上藥炒熨痛處並熱敷臍部。功能理氣散寒止痛。主治蟲積腹痛

4.2.6 臌脹

1.臌脹熱熨方(《中國民間療法》) 川椒100g,炙鱉甲15g,三棱15g,白朮15g,阿魏15g,上藥共研細末,加白酒適量炒燙,裝入布袋。置於神闕穴,上覆熱水袋以保持溫度。功能活血化瘀。主治氣滯血瘀臌脹

2.臌脹壺熨方(《中國民間療法》) 水紅花6g,大黃3g,山梔3g,石灰3g,酒麴1塊,上藥同搗爛,貼於神闕穴,上蓋厚布數層,再用茶壺裝滿開水熨燙。每日2~3次,每次30分鐘或以壺冷爲度。功能理氣活血。主治氣滯溼阻臌脹

4.2.7 呃逆

呃逆熱熨方(《理瀹駢文》) 羌活15g,附子15g,茴香10g,木香10g,乾薑10g,食鹽250g,將上藥炒熱,用布包裹,頻熨天樞穴處,冷後即換,每日1次。功能溫中降逆止呃。主治寒呃

4.2.8 脅痛

1.脅痛熱熨方I(《中國民間療法》) 青皮適量,打碎,拌醋炒燙,裝入布袋,熱燙脅痛處。冷則更換,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功能理氣止痛。主治脅下瘀積所致的疼痛

2.脅痛熱熨方Ⅱ(經驗方) 枳殼小茴香、青鹽,將枳殼小茴香打碎,加入青鹽炒燙,裝入布袋。熱燙痛處,冷則更換。每日2次,每次30分種。功能疏肝理氣。主治脅下痞滿疼痛

3.脅痛壺熨方(《中國民間療法》) 芒硝6g,阿魏1g,麝香1g,上藥研極細末,鋪於痛處,周圍以麪粉糊圍住,以防藥氣走散,上蓋青布1張,隨即用

熨斗熨燙,使藥氣透入腹內。每日1次,每次熨燙2小時左右。功能理氣散結。主治脅下痞痛。

4.2.9 水腫

酒糟熱熨方(《中國民間療法》) 酒糟1500g,蒸熱,趁熱包在腳上,外裹紗布,以汗出爲度。每日1~3次。功能利水消腫

主治各型水腫

4.2.10 面神經炎

面痛熱熨方(《中醫外治法集要》) 生烏頭川烏草烏均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上藥共研細末,過篩,每30g藥粉用大蔥50g,鮮生薑15g搗如泥,紗布包好蒸熱。熨阿是穴和患病神經走向有關的腧穴,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鐘。功能散寒通絡止痛。主治寒瘀阻滯型三叉神經痛

4.2.11 硬皮病

楝子花椒熱熨方(《實用中醫外科學》) 川楝子60g,花椒30g,上藥食鹽炒後布包,趁熱熨患處,每日2~3次,10日爲1療程。功能溫經散寒通絡。主治硬皮病

4.2.12 狐臭

1.山芋熱熨方(經驗方) 山芋(去皮)、密陀僧粉適量,將山芋去皮燒熱,蘸密陀僧趁熱夾於腋下,每日1次,連用3~4天。功能燥溼闢穢。主治狐臭。 。

2.蒸餅熱熨方(《實用中醫外科學蒸餅數塊,密陀僧6g,將麪粉做成蒸餅(約O.3cm厚),趁熱將餅劈開成2片,每片放入密陀僧6g,就熱急夾於兩腋下,略臥片刻,藥餅冷了再弄熱,再夾腋下,連續3~4次,棄去,隔日再用上法治療1次,爲1療程。功能燥溼闢穢。主治狐臭

4.2.13 月經不調

調經熱熨方(《中醫外治方類編》) 當歸30g,川芎15g,白芍9g,五靈脂9g,元胡(醋浸)9g,肉蓯蓉9g,蒼朮9g,白朮9g,烏藥9g,小茴香9g,陳皮9g,半夏9g,白芷9g,柴胡6g,黃連吳茱萸(炒)各3g。月經先期黃芩丹蔘地骨皮各6g;後期肉桂乾薑艾葉各6g;幹血癆桃仁紅花大黃生薑大棗血瘕再加馬鞭草)各6g。上藥烘乾,研爲細末,過篩,裝瓶備用。臨證取藥粉適量,用醋或酒調成膏,紗布包裹,敷於神闕丹田穴,外敷塑料薄膜,紗布,膠布固定,再加熱熨,1次30分鐘,每日2~3次。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各型月經不調

4.2.14 閉經

通經熱熨方(《中醫外治方藥手冊》) 益母草120g,加水1000ml,煎水先溫洗小腹,再取蠶砂適量炒熱,布包熨小腹功能活血通經。主治各型閉經

4.2.15 痛經

痛經熱熨方(《內病外治》) 食鹽蔥白各250g,生薑125g,上藥共炒熱,裝布袋熨下腹部,藥涼後可再炒熱再熨,1日數次,每次30分鐘。功能溫經止痛。主治虛寒痛經

4.2.16 牙痛

牙痛熱熨方(經驗方) 獨頭蒜3枚,將蒜去皮,放火上煨熱,趁熱切開貼敷患牙,蒜涼即換。功能解毒止痛。主治風寒牙痛

4.2.17 關節功能紊亂症

乳沒活血散(《顳下頜關節病》) 當歸15g,白芷15g,薄荷15g,乳香沒藥各9g,田三七9g,紅花9g,香附9g,川芎9g,絲瓜絡15g。將上藥碎爲粗末分成2包,用小布袋裝好密封,入蒸籠加熱,趁熱敷於關節肌肉處。每日1次,每次15分鐘,10次爲1療程。熱熨時病人同時作有節律的開閉頜運動。功能活血舒筋,散寒止痛。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咀嚼肌疼痛關節盤後區損傷

4.2.18 凍瘡

解凍祛瘡液(《偏方大全》) 陳醋250m],將醋煮熱,用紗布蘸取醋液,乘熱敷於患處。每日3次,連用1周。功能溫經散寒。主治凍瘡

4.2.19 丹毒

乳沒醋調散(《偏方大全》) 乳香末6g,沒藥末6g,澱粉60g,米醋250mi。將米醋放入砂鍋內煮沸,下乳沒藥末攪勻,隨攪隨下澱粉,待成糊狀後倒在牛皮紙上塗抹,厚度約1.5cm,面積要大於患部,趁熱敷於病變部位,然後用紗布包紮固定。功能清熱解毒活血。主治丹毒

4.3 注意事項

1.熱熨法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寒證,故各種原因所致的高熱急性炎症實熱證均屬禁忌

2.癌腫、局部

皮膚潰爛、急性出血性疾病,以及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均禁用本法。

3.寒冷季節作熱熨治療時,應注意室內溫度,預防受冷感冒

4.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病人,應當逐漸加溫,劇熱易致病情惡化。

5.根據病情需要,選取舒適治療體位。治療頭面、頸、肩部,可取端坐位;治療胸腹部位,可取仰臥位;治療頸、背、腰、臀部位可取俯臥位

6.操作過程中,醫生要經常檢查熨物的溫度是否適宜,熨包是否破漏,病人的皮膚有否燙傷、擦傷等,並詢問病人是否有頭痛頭暈噁心心悸心慌感覺,如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治療。

7.視病情輕重緩急,擬定單用本法或選配內服及其它必要的治療措施。

8.熨包溫度當以病人有溫熱舒適感而不燙傷皮膚爲度。

9.熱熨後當避風保暖,靜臥休息。

5 利用熱灼以去腐生新的一種外治法·熱熨法

熱熨法(hot compress[1])是指利用熱灼以去腐生新的一種外治法,常用於宮頸糜爛宮頸息肉[1]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有熱熨法作用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