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鹿茸丸

補益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rén shēn lù róng wán

2 概述

人蔘鹿茸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成藥的藥典標準。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Renshen Lurong Wan

3.2 處方

人蔘   50g 鹿茸丸去毛酥油制) 80g 補骨脂(鹽炒) 80g  巴戟天甘草水制) 80g 當歸 80g 杜仲 80g 牛膝 80g 茯苓 80g 菟絲子(鹽炒) 80g 黃芪蜜炙) 80g 龍眼肉 80g 五味子醋蒸) 80g 黃柏 80g 香附醋制) 80g 冬蟲夏草 20g

3.3 製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120~ 140g, 製成大蜜丸,即得。

3.4 性狀

本品爲棕色的大蜜丸;氣微,味苦,辛。

3.5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簇晶直徑20~68μm,棱角銳尖。淡黃色無定形表皮角質碎片,表面呈顆粒狀凹凸不平,毛茸脫落後毛窩呈圓洞狀。草酸鈣針晶成束,長約180μm。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孔溝密,胞腔含暗棕色物。表面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孔溝密,胞腔含暗棕色物。纖維束鮮黃色,周圍細胞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

3.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3.7 功能與主治

滋腎生津益氣補血。用於腎精不足氣血兩虧,目暗耳聾遺精盜汗,腰腿痠軟,子宮寒冷。

3.8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3.9 規格

每丸重 9g

3.10 貯藏

密封。 甘肅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4 人蔘鹿茸丸介紹

4.1 藥品類型

中藥

4.2 藥品名稱

人蔘鹿茸丸

4.3 藥品漢語拼音

4.4 藥品英文名稱

4.5 成份

4.6 性狀

4.7 作用類別

4.8 適應症/功能主治

滋腎生精,益氣補血。用於腎精不足氣血兩虧,目暗耳聾,腰腿痠軟。

4.9 規格

每丸重9克

4.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4.11 禁忌

4.12 不良反應

4.13 注意事項

1.忌油膩食物。

2.凡胃火熾盛,肺有痰熱,外感熱病咳嗽痰多者慎用。

3.服用本品同時不宜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製劑;不宜喝茶和喫蘿蔔,以免影響藥效

4.孕婦慎用。

5.本品宜飯前服用。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年老體弱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服藥二週或服藥期間症狀無改善,或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5 藥理作用

4.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5 聖濟總錄纂要》卷九方之人蔘鹿茸丸

5.1 處方

人蔘黃芪蜜炙)、杜仲(鹽酒炒)、山茱萸各三分,鹿茸、夭花粉、炙桑螵蛸各一兩,炙雞內金四枚,菟絲子(酒煮)一兩半[1]

5.2 製法

爲末,煉蜜爲丸,梧桐子[1]

5.3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至四十丸,大棗煎湯送下,日二次[1]

5.4 功能主治

腎氣不足,肢體瘦弱無力,小便頻數[1]

6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人蔘鹿茸丸

6.1 組成

人蔘去蘆)2兩5錢,鹿茸去毛)2兩,當歸4兩,杜仲(炒)4兩,補骨脂(鹽水炒)4兩,巴戟天(炙)4兩,菟絲子4兩,牛膝4兩,茯苓4兩,黃耆4兩,五味子(炙)4兩,冬蟲草1兩,桂元肉4兩,香附醋炙)4兩,黃柏4兩。

6.2 功效

滋腎益氣補血生精。

6.3 主治

精神衰弱,目暗耳鳴遺精盜汗,腰腿痠軟。

6.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黃酒亦可。

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重3錢,蠟皮封固

6.6 用藥禁忌

忌食生冷。

7 醫級》卷八方之人蔘鹿茸丸

7.1 組成

人蔘1兩,鹿茸(酥炙)1兩,熟地1兩,當歸1兩,枸杞1兩,棗仁(炒)1兩,茯神1兩,附子1兩,牛膝1兩,遠志薑汁浸,炒)1兩,山藥1兩,沉香1兩,蓯蓉(酒浸)1兩。

7.2 功效

補心腎,益氣血。

7.3 主治

諸虛百損,五勞七傷

7.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鹽湯送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普濟方》卷二一六方之人蔘鹿茸丸

8.1 組成

人蔘柏子仁赤石脂、川續斷鹿茸、大當歸白茯苓酸棗仁、代赭、萆薢、幹蓮肉、山藥天麻仁、桑寄生

8.2 主治

勞心過度,心腎不足,小便頻數津液隨下,虛損食少,身體羸瘦。

8.3 用法用量

每服以蓮肉(去皮心)煎湯,早、晚進30-40丸。

8.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爲衣。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