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尺橈骨上端骨折的發生率依次是尺骨鷹嘴骨折、橈骨小頭骨折及骨骺分離,尺骨冠狀突骨折。據文獻報道,它們分別佔全身骨折的0.98%,0.88%,0.75%和0.2%,其中尺骨鷹嘴骨折排在第29位,橈骨小頭骨折爲32位,均屬常見骨折。
手術相關解剖及骨折影像表現見下圖(圖3.4.5.2-1~3.4.5.2-3)。
8 適應症
橈骨小頭及橈骨頸骨折的手術適用於:
1.橈骨小頭和頸的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分離移位者;超過1/3的橈骨小頭劈裂骨折並明顯移位者,可行橈骨小頭切除術。
12 手術步驟
12.1 1.橈骨小頭切除術(Excision of Radial Head)
(1)手術在氣囊止血帶下進行。採用肘關節後外側切口,起自肱骨外上髁,止於橈骨頭下4~5cm(圖3.4.5.2-4)。
(2)切開深筋膜後,沿肘後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切開並向兩側牽開,顯露後關節囊(圖3.4.5.2-5,3.4.5.2-6)。
(3)縱行切開關節囊,顯露橈骨頭,可見橈骨頭已呈粉碎狀。清除關節內積血,仔細檢查骨折情況。用紗布保護關節腔,防止骨屑落入。如系橈骨頭骨折,可從環狀韌帶上緣用骨刀將破碎的橈骨小頭切除;如系橈骨頸骨折,則需切開環狀韌帶,從橈骨粗隆上緣將其切除(圖3.4.5.2-7)。截骨面務求平整。移除紗布,以等滲鹽水沖洗關節腔,仔細檢查有無小碎片落入關節腔內。松止血帶止血。
(4)用周圍軟組織覆蓋截骨面並間斷縫合數針(圖3.4.5.2-8)。按層縫合切口,厚敷料適當加壓包紮。
12.2 2.橈骨頸骨折切開復位術(Open Reduction of Fracture of Radial Neck)
(1)採用肘關節後外側切口顯露橈骨小頭。檢查橈骨頭成角移位方向。被動旋轉前臂,觀察其移位情況。清除關節內積血。然後術者用拇指輕輕向上向內後按推傾斜的橈骨小頭,使成角復位。復位後試行伸屈肘關節並旋轉前臂,觀察橈骨頭是否再移位和在何位置最穩定。通常於肘關節屈至130°~140°位和前臂中立位時最穩定。術後即應固定於此位置。
(2)一般不用內固定,特別是兒童。如復位後橈骨小頭極不穩定。可將肘關節屈至90°,從肱骨下端的後方鑽入一根1~1.5mm克氏針,穿過肱骨小頭及橈骨小頭進入橈骨幹髓腔內,用以固定骨折。剪短針尾並折彎埋於皮外(圖3.4.5.2-9)。再按層縫合切口。
(3)亦可用1枚可吸收螺釘從橈骨頭關節面斜向前內固定,螺釘尾部需低於關節軟骨平面。
12.3 3.人工橈骨小頭置換術(Arthroplasty of Radial Hoad)
取肘關節後外側入路顯露並切除橈骨小頭。修平橈骨頸殘端,用髓腔擴大器將橈骨近端髓腔擴大,以適合人工橈骨小頭的柄部。然後將選定的人工橈骨小頭試行插入(圖3.4.5.2-10)。觀察其大小和接觸面是否合適。如合適,則試行活動肘關節和旋轉前臂,觀察人工小頭是否穩定。徹底止血後,縫合關節囊及各層組織。
13 術中注意要點
1.在肘後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切開肘關節不宜太低,以免損傷骨間背神經。
2.橈骨頸骨折一般是橈骨小頭向前外成角移位,而內後方骨膜未撕裂。因此,手法復位時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將內後方骨膜完全撕裂,造成橈骨頭缺血壞死。如使用克氏針做內固定,助手必須維持肘關節於屈曲90°位,不可活動直至術畢石膏固定。否則,克氏針有可能折斷而無法從橈骨內取出。
3.使用硅橡膠制人工橈骨小頭置換者,注意橈骨殘端必須銼平、銼光滑,以免將其刺破。因爲硅橡膠抗撕強度很差,一旦刺破可造成人工橈骨小頭撕裂而失去作用。此外,硅橡膠吸附性強,安放時應使用相應工具,不可用手接觸,亦不可鉗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