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全部顳骨切除術,切除範圍包括顳骨鱗部,乳突及整個巖部,主要適於癌腫在顳骨內侵犯範圍較廣泛,但未向顱內侵犯者。若癌腫已侵及腮腺或顱內等顳骨以外部位,應行擴大顳骨切除術(圖9.3.5.1.2-1,9.3.5.1.2-2)。
8 適應症
全顳骨切除術適用於:
2.癌腫已侵犯巖尖,但未超過蝶巖縫,未合併硬腦膜、頸靜脈球和頸內動脈管的破壞者。
4.頸部已有轉移,但無廣泛粘連固定者,可同時進行頸廓清術,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和腦膜能一併去除者。
5.全身情況良好,能耐受此大手術。
10 術前準備
1.詳細瞭解病情,病理證實爲癌。
2.X線片、斷層片、CT檢查,有條件者應做MRI及數字血管減影造影,以明確腫瘤範圍和供瘤血管情況。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切口進路選擇的原則是:手術野要足夠大,便於切除顳骨及完全切除腫瘤,能保存腦神經功能,不損傷頸內動脈、腦幹、海綿竇等重要部位,以及保證能一期癒合,不發生腦脊液漏(或能短期內停止腦脊液漏)。宜採取顳頸聯合的Y形或S形切口(圖9.3.5.1.2-3)。S形切口上起耳廓尖部上約5cm處做耳後大S形拐彎,下至頸部舌骨平面。
12.2 2.暴露顳區
於切口處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在顳肌表面向前翻起皮瓣;在乳突表面作一肌骨膜瓣,在該瓣內側將外耳道完全橫斷,將肌骨膜瓣前翻並移入外耳道之後,封閉外耳道的內側斷端,使外耳道成爲一個盲管,將整個耳廓翻向前部並用線固定。在顳線的附麗部切斷顳肌,使顳肌向前上翻起,並向上懸吊固定,切斷近乳突尖處的二腹肌及胸鎖乳突肌。暴露腮腺,找到從莖乳孔至腮腺的遠側段面神經(圖9.3.5.1.2-4)。
12.3 3.環鑽和打開顱中後窩
用切割鑽頭於顳線上部的顳骨鱗部磨開4cm×4cm顳窗骨槽(近腦處用鑽石鑽頭磨),撬開鱗骨片進入顱內,並沿顳內軸周圍磨開後方乙狀竇前外側壁及頸靜脈球外側骨質,前方磨斷顴弓根、咽鼓管骨部,切斷下頜髁狀突,磨除頸動脈管骨質,完全暴露並遊離頸內動脈、乙狀竇、頸靜脈球,切斷莖乳孔外面神經(圖9.3.5.1.2-5)。
12.4 4.顯露腦神經和結紮乙狀竇和頸內靜脈
顯露第Ⅸ、Ⅹ、Ⅺ腦神經並加以保護。結紮乙狀竇後再結紮頸內靜脈,極力保護頸內動脈,頸內動脈管至巖尖與蝶骨之間要全部開放遊離(圖9.3.5.1.2-6)。
12.5 5.切除巖部
電凝或結紮巖上竇和巖下竇,同時分離顱中窩及顱後窩腦膜。用骨鑿分離巖枕裂和巖部與鄰接部位的骨壁,已暴露的顳葉及小腦腦膜用生理鹽水棉片保護。用腦穿刺針從蛛網膜下隙放出腦脊液約20~30ml同時用甘露醇250~500ml快速輸入使腦脫水,拉起顳葉,牽開小腦,並輕輕將巖骨後端撬起,以剝離器細心剝離巖骨下面和巖嵴的腦膜,找到內耳道口後,結紮切斷內聽動脈、靜脈和神經。骨抓鉗抓住巖骨後部,輕輕左右搖動,使巖尖骨折於蝶巖縫,將巖部整塊取出(圖9.3.5.1.2-7)。同時進行頸廓清術(同“次全顳骨切除術”)。
12.6 6.縫合與修補腦膜
術中應儘量保護好腦膜,不使其破損;萬一破損,應取闊筋膜或顳肌筋膜修補,同時緊密縫合聽神經斷端處的硬腦膜。
12.7 7.術腔處理及縫合
徹底止血後,抗生素溶液沖洗術腔。用顳肌瓣及胸鎖乳突肌瓣翻轉填充術腔(有時也可用腹部脂肪填充術腔),分層縫合軟組織及皮膚(圖9.3.5.1.2-8),加壓包紮。
13 術中注意要點
1.手術徑路的選擇 原則上應選擇近路,但最好不經癌腫區,應能確定其安全邊緣。應強調先打開顳骨鱗部進入顱中窩,然後進入顱後窩和顱底部,主要是不觸及癌腫區。
2.顯露大血管與腦神經;先暴露頸總動脈並用7號絲線穿過備扎,預防術中萬一剝破頸內動脈時可控制頸總動脈或結紮。術中一定要顯露頸內動脈至其內口並遊離。分離乙狀竇及頸靜脈球部,同時結紮之,顯露第Ⅶ腦神經並切斷,顯露第Ⅸ、Ⅹ、Ⅺ腦神經並加以保護。
3.切除巖骨注意點 ①硬腦膜與巖嵴緊密粘連,並貼入其內面,因腦膜緊張不易從巖骨分離。術時應放出適量腦脊液,降低顱壓,便於牽開顳葉與小腦,才能順利地分離巖嵴處腦膜,並結紮和切斷內聽動脈、靜脈和前庭蝸神經;②撬開頸內動脈管時先用鑽石鑽磨薄動脈管壁後,細心用剝離器去除薄骨板至其內口,使動脈完全遊離,並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