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則寒

中醫學 中醫病機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ì xū zé hán

2 英文參考

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 may cause coldsyndrome

qi-deficiency generating coldnes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氣虛則寒病機[1]。指陽氣不足出現陰寒病機[1]陽氣不足則不能溫養臟腑,致使臟腑活動代謝功能相應減弱,出現惡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脈沉遲或細弱等虛寒證[1]。《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治療氣虛則寒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