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ī wèi wán

2 醫級》卷八

2.1 方名

七味丸

2.2 別名

附子七味丸

2.3 組成

六味丸附子

2.4 主治

陰虛火不歸根,及吐衄因虛火;陽虧畏冷,自汗便溏虛火上炎形體瘦弱。

2.5 附註

附子七味丸(《飼鶴亭集方》)。

3 經驗廣集》卷一

3.1 方名

七味丸

3.2 組成

熟地8兩,山茱萸4兩,山藥4兩,丹皮3兩,澤瀉3兩,肉桂2兩,大附子2兩。

3.3 主治

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而患流注不潰,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臍腹疼痛,夜多便溺;又治婦人脬轉小便不通

3.4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空心白湯送下。

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6 用藥禁忌

忌鐵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