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Qiūxū GB40[中國鍼灸學詞典]
qiūxū[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40[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B40[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丘墟 | ||
---|---|---|---|
漢語拼音 | Qiuxu | ||
羅馬拼音 | Chiuhsu | ||
美國英譯名 | Great Cemetery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GB40 | |
日本 | 40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VB40 | |
富耶氏 | VB40 | ||
德國 | G40 | ||
英國 | G40 | ||
美國 | GB40 |
丘墟爲經穴名(Qiūxū GB40)[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少陽膽經[1][2]。丘墟是足少陽膽經的原穴[2][2][3]。丘即土丘,墟指山下之地,此穴在外踝前下方,外踝突起如丘,故名丘墟[3]。丘墟穴主治頭項、肝膽、腰腿等疾患:如偏頭痛,目疾,齒痛,耳聾,咽腫,項強,腋腫,瘰癘,氣喘,胸脅痛,腰膝痛,腳跗腫,足跟痛,寒熱往來,渾身瘙癢,瘧疾,疝氣,頸項痛,胸脅脹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腳氣,現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聾,胸膜炎,膽囊炎,腋窩淋巴結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腸疝痛,坐骨神經痛,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胸脅滿痛,頸項強,腋下腫,膽絞痛,腋下淋巴結炎等。
5 穴名解
丘即土丘,墟指山下之地,此穴在外踝前下方,外踝突起如丘,故名丘墟[3]。
丘之大者爲墟。虛,加土作墟。丘、墟古字通。因踝凸起如丘如墟,穴在高大如丘外踝基底方之空軟處,踝前跗肉漫凸如墟,穴在二者之間,故名“丘墟”。[4]
8 丘墟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足少陽膽經的原穴[5]。
丘墟穴位於足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伸足取之[5]。
丘墟穴位於足背外側,外踝前下緣,當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處[5]。
9 丘墟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側臥位,在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取穴。
丘墟穴位於足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伸足取之[5]。
10 丘墟穴穴位解剖
丘墟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足背筋膜、趾短伸肌。皮膚由腓腸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佈。足背深筋膜較薄弱,兩筋膜之間有豐富的足背靜脈網,分別匯入小隱靜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深筋膜,在趾長伸肌腱外側,深進骰骨表面的趾短伸肌。外踝前動脈在踝關節附近發自脛前動脈,該血管向外在趾長伸肌腱的下方至外踝,與跗外側動脈和腓動脈的穿支吻合。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小腿十字韌帶(伸肌下支持帶)→趾短伸肌[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2 丘墟穴主治病證
丘墟穴主治頭項、肝膽、腰腿等疾患:如偏頭痛,目疾,齒痛,耳聾,咽腫,項強,腋腫,瘰癘,氣喘,胸脅痛,腰膝痛,腳跗腫,足跟痛,寒熱往來,渾身瘙癢,瘧疾,疝氣,頸項痛,胸脅脹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腳氣,現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聾,胸膜炎,膽囊炎,腋窩淋巴結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腸疝痛,坐骨神經痛,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胸脅滿痛,頸項強,腋下腫,膽絞痛,腋下淋巴結炎等。
丘墟穴主治頭項、肝膽、腰腿等疾患:如偏頭痛、目疾、齒痛、耳聾、咽腫、項強、腋腫、瘰癘、氣喘、胸脅痛、腰膝痛、腳跗腫、足跟痛、寒熱往來、渾身瘙癢、瘧疾、疝氣等[9]。
現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聾、胸膜炎、膽囊炎、腋窩淋巴結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腸疝痛、坐骨神經痛、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9]。
16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痠轉筋,丘墟主之。瘧振寒,腋下腫,丘墟主之。寒熱頸腫,丘墟主之。大疝腹堅,丘墟主之。胸滿善太息,胸中膨膨然,丘墟主之。痿厥寒,足腕不收,躄坐不能起,髀樞腳痛,丘墟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腳急腫痛,戰摔不能久立,跗筋腳攣。
《鍼灸大成》:主胸脅滿痛不得息,久瘧振寒,腋下腫,痿厥坐不能起,髀樞中痛,目生翳膜,腿胻酸,轉筋,卒疝,小腹堅,寒熱頸腫,腰胯痛,太息。
17 研究進展
17.1 提高痛閾
17.2 治療偏頭痛
取兩側丘墟,直刺15~20 mm,用捻轉和提插手法找到明顯得氣的感覺,然後在針柄上連接電針治療儀,採用疏密波,頻率100 Hz,再將強度旋鈕由零位逐漸調高至患者能夠耐受的強度爲止,留針30 min,留針期間如果患者感到強度減弱,可適當調節強度,至患者能夠耐受爲度。每日1次,5次爲一療程,療程間隔2d,共治療4個療程。嚴格按照療程治療,即使無痛時也要 治療。結果表明電針丘墟穴治療偏頭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9]
17.3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主穴取丘墟。配穴:血瘀型加膈俞;痰濁型加豐隆或肺俞;氣滯型加陽陵泉;陰虛型加太溪、三陰交;陽虛型加大椎、關元;氣虛型加氣海、足三裏。主穴選用2寸毫針,常規消毒後,直刺丘墟1~1.5寸,並施捻轉瀉法2 min,每隔10 min行鍼一次,留針40 min,以針感循經上傳爲佳。配穴選用1~1.5寸毫針,常規消毒後,平刺或直刺0.5~1.2寸,提插捻轉得氣後,留針20 min。背俞穴得氣後,刮針柄1 min,不留針。每日針刺1次,每週6次,12次爲一療程,觀察2個療程評定療效。共治療50例,顯效35例,有效11例,好轉4例,總有效率爲100%。[9]
17.4 治療踝關節扭傷
①治療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取丘墟,常規消毒後,進針1寸左右,行瀉法,留針30 min,每隔10 min行鍼一次。每日1次,5次爲一療程,同時配紅外線照射。共治療52例,痊癒46例,好轉6例,總有效率爲100%。②若踝關節扭傷腫脹不明顯,用5 mL無菌注射器6號針頭,抽取2%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2 mL與當歸注射液2 mL混合。腧穴局部常規消毒後,進針1.5寸左右,輕輕旋轉針頭,待有酸、麻、脹、痛等針感時,回抽無血後注入1.5 mL即可。對於腫脹明顯者,除腧穴注射外,需在腫脹處加局部注射,用藥量一般爲1.5 mL。隔日注射1次,連續3次爲一療程。共治療100例,經治療1個療程,治癒92例,好轉8例,全部有效。其中1次治癒62例,2~3次治癒30例,有效率爲100%。[9]
17.5 治療胸脅痛
取患側丘墟,囑患者仰臥位,用1.5寸毫針,直刺人0.5~0.8寸,行瀉法;留針30 min,每5 min左右行鍼一次。待患者的酸、麻、沉、重、脹感向膝關節方向上行時,囑患者適當忍住疼痛,做咳嗽、深呼吸和仰臥起坐運動,幅度由小到大。用丘墟治療急性胸脅屏傷,病情輕者一般治療1次即可治癒,個別需2~3次。治療24例患者全部有效,總有效率爲100%。[9]
17.6 治療膽絞痛
患者左側臥位,取右側丘墟,常規消毒後,用1.5寸毫針進針0.5寸,得氣後施以快速提插捻轉強刺激5~10 min,待絞痛消失或明顯緩解後,再留針30 min,並根據疼痛緩解情況隨時行針,直至疼痛消失爲止。共治30例,針刺後,絞痛在5 min內消失者9例,15 min以內消失者16例,15~30 min內消失者4例,至30 min僅緩解者1例(因合併胰腺炎,後轉外科手術治療)。結果治癒29例,好轉1例,總有效率爲100%。[9]
17.7 對膽囊的影響
針刺丘墟穴可使膽汁分泌顯著增加,針刺治療膽石症患者,可在短時間內引起膽囊顯著收縮,促進膽囊排空[9]。
現代研究報道針刺帶膽瘻的狗曲泉、丘墟、俠溪穴組,可使膽汁分泌顯著增加。臨牀研究表明,針刺丘墟穴可使膽囊收縮,使膽總管規律性收縮明顯加強,對|曼性膽囊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9]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7.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8.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31-332.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6.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