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外臺》卷二引《小品方》
2.1 方名
2.2 別名
2.3 組成
秦皮2兩,前胡2兩,常山2兩,黃芩2兩,升麻2兩,芍藥2兩,白薇2兩,枳實2兩(炙),大黃3兩,甘草2兩(炙)(1方加蕤仁1兩,梔子仁半兩)。
2.4 主治
毒病衝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腫膚起;或赤痛不得視光,痛入心肝;或眼外浮腫如吹汁出,生膜覆珠子。
2.5 用法用量
上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相去二食頃,更服。
2.6 加減
若盛熱者,可加芒消2兩。
2.7 用藥禁忌
2.8 附註
3 《外臺》卷二十一引《小品方》
3.1 方名
3.2 組成
3.3 主治
眼風結腫合,或眼生翳,人口吹之,睛中牽引疼痛,白睛赤起,或黑變黃,從下上覆半睛者。
3.4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2升,煮取1升,以洗眼。
3.5 用藥禁忌
忌豬肉。
4 《外臺》卷二引張文仲方
4.1 方名
4.2 別名
4.3 組成
4.4 主治
傷寒病熱毒氣入眼,生赤脈赤膜,白膚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見光,痛毒煩惱者。
4.5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洗去塵。用水4升,煮取2升半,冷之,分用3合,仰眼,以綿繞箸頭,取湯以滴眼中,如屋漏狀,盡3合止,須臾複用,日5-6遍乃佳。
4.6 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
4.7 附註
5 方出《外臺》卷二十一引謝道人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
5.1 方名
5.2 別名
5.3 組成
5.4 主治
眼忽腫痛,盲。
5.5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8合,洗眼。
5.6 製備方法
上切。
5.7 用藥禁忌
忌豬肉。
5.8 附註
6 《外臺》卷二十一引《近效方》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用法用量
洗眼。
6.5 製備方法
上切,綿裹,以水1升半着銅器中,煎3-5沸,以綿濾取。
6.6 用藥禁忌
濾液宜淨器物盛之;不可用辛辣及溫藥洗之。
7 《外臺》卷二引《範汪方》
7.1 方名
7.2 別名
7.3 組成
7.4 主治
7.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3味,以水8升,煮得2升,絞去滓,納膠令烊,適寒溫先食飲7合,日2次。
7.6 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
7.7 附註
秦皮散(《聖惠》卷十三)。
8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8.1 方名
8.2 組成
秦皮(銼)1兩半,防風(去叉)3兩,車前子(微炒)2兩,黃連(去須)3分。
8.3 主治
熱腫,懼向暖處,周身毒熱蒸人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8.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9 《普濟方》卷七十七引《醫方大成》
9.1 方名
9.2 組成
秦皮1兩半,荊芥穗1兩半,赤芍藥1兩半,當歸1兩半,黃連1兩。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每用3錢,水2盞,煎至3沸,濾去滓,熱洗。
9.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