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仿生工程

氣功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ì gōng fǎng shēng gōng chéng

2 英文參考

Bionics project of qigong

3 註解

氣功仿生工程是運用現代電子技術模擬、記錄氣功師所發放的外氣(能量信息),以製成系列用於醫療和氣功科研的儀器的工程。氣功仿生工程中醫經絡學氣功學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氣功科學化的重要標誌。

最早進行這項研究的是張惠民,他於1979年1月用陶瓷合金片製成作紅外輻射源,並採用低頻機械調製,製成“電子氣功治療儀”(遠紅外信息治療儀),用於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治療,同時王延綜等製成“SE-403型氣功紅外信息治療儀”,用於治療冠心病等。

1980年間,顧涵森等製成“SM-01型生命信息模擬儀”,具有遠紅外輻射、靜電、磁場、微電流和高頻電磁波五種信息,用於治療高血壓腰腿痛等;曹建等製成MXZ-792型氣功模擬信息治療儀,採用磁帶記錄技術採集氣功師發放的信息,使模擬更加逼真。

1980年9月,錢存澤等製成“人體場輻射儀”,由十幾家醫院用於多種疾患的治療,l985年6月,通過上海市衛生局和高教局組織鑑定,並更名爲“遠紅外氣功信息治療儀”,該儀器先後獲得第二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牌獎(1986年)和南斯拉夫國際博覽會榮譽獎(1986年)。

80年代末期,國內其他一些地方也有類似儀器用於臨牀和氣功研究。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