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场
磁场(magneticfield)是指由磁场强度与磁通密度表征的电磁场的组成部分。磁场传递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场。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同时对场中其他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有磁力作用。同理,当电荷运动形成的是交变电流时,在它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交变的。磁感应强度B(简称B矢量)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
GBZ/T 189.3—2018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1Hz~100kHz电场和磁场
100kHz电场和磁场1范围:GBZ/T189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1Hz~4.4.2现场环境电磁场不稳定,如电阻焊作业等,应在预期电场和/或磁场强度最高的时间段测量,读取电磁场峰值及最高时间段的均方根值,每次测量时间一般不超过5min,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5min按实际接触时间进行测量,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取最大值。
-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获得,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像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和无放射损伤等优点。
-
生物磁学
研究生命现象与物质磁性或磁场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医药方面研究磁疗和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用磁场影响生物的变异,研制人工器官等。祖国医学中蕴含丰富宝贵的生物磁学的内容,如《神农本草经》、《千金方》、《圣惠方》、《验方新编》等均有人体磁现象及用磁石治病或健身的记载。
-
核磁共振仪
核磁共振仪广泛用于有机物质的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学以及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如果用一个与其能级相适应的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核磁共振的名称就是来源于此。50年代制造出1T特拉斯)磁场,60年代制造出2T的磁场,并利用超导现象制造出汗的超导磁体。
-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指处于静磁场中的核自旋体系,当其拉莫尔进动频率与作用于该体系的射频场频率相等时,所发生的吸收电磁波的现象。如在垂直磁场的方向上加进一个与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场,核磁矩便会离开平衡位置,拉莫尔进动又重新开始。核“自转”的速度是不变的,只要磁场强度不变,拉莫尔频率自始至终也不会改变。
-
电磁疗机
同时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电磁铁发生机械振动,故又有按摩作用。(2)脉冲磁疗机,可以产生均匀脉冲磁场、疏密脉冲磁场、渐强脉冲磁场等作用于患处或穴位。(3)脉动磁疗机,是将交流电整流后变成脉动直流电,然后输送给线圈产生脉动磁场作用于机体。
-
电磁学
电磁学是研究宏观电磁现象和客观物体的电磁性质的学科。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和动量,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它弥漫于整个空间。由于电磁场能够以力作用于带电粒子,一个运动中的带电粒子既受到电场的力,也受到磁场的力,洛伦茨把运动电荷所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归结为一个公式,人们就称这个力为洛伦茨力。
-
磁性瓷
磁性瓷也叫铁氧体。具有不成对电子的离子(如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参看表8-7)都具有净磁矩,无磁场存在时,这些磁矩取向混乱,不显示出宏观磁性,然而在外磁场作用下,这些磁矩就会沿外磁场方向排列而产生净磁化强度,使原来磁场得以加强,这种性质叫顺磁性。我们称这种特性叫反铁磁性。磁性陶瓷就具有亚铁磁性。
-
电磁场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是指由四个相互有关的矢量确定的,与电流密度和体电荷密度一起表征介质或真空中的电和磁状态的场。变动的电场引起磁场,变动的磁场也引起电场,这两种场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电磁场。某处的电场或磁场一有变化,这种变化就不能局限在一处,总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
-
耳穴磁疗法
耳穴磁疗法是利用磁场在耳穴上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5日,两耳交替使用。可用于治疗头痛、胁痛、咳嗽、哮喘等。3毫米,磁场强度一般为200~500高斯或1000高斯以上。对于皮肤病及痛症,可先按埋针法把皮内针埋在耳穴内,而后在针柄上敷以一粒磁珠并用胶布固定,使磁场通过针体导入,给予较长时间的刺激。
-
地磁
地磁即地球磁场。它的强度和方向随纬度而变化,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其强度很弱,平均约为o.5奥斯特。来源于地球外部的称“变化磁场”。地磁场的强烈骚动称为磁暴,大多发生在太阳活动较强烈时.高纬度地区受磁暴影响较大,磁暴发生时通信无线电波受到严重干扰,对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有一定影响。
-
远红外磁疗仪
远红外磁疗仪是一种将红外线和磁场组合成一体的磁疗仪器。选用不同磁头可有不同的磁场强度,一般表面动态磁场强度400~500高斯,磁力线穿透深度50~使用时,可同时产生远红外线和脉动磁场,亦可单用磁场治疗。
-
电子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过提高和改善透镜的性能,使放大率达到1000-1500倍左右,但一直未超过2000倍,这是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受光的波长的限制。这样,蒲许就从理论上解决了电子显微镜的透镜问题,因为对电子束来说,磁场显示出透镜的作用,所以称为“磁透镜”。1978年一种新的物理探测系统?
-
电磁波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wave)是指介质或真空状态的变化,由时变电磁场表征,且在每一点和每一方向上都以由介质性质决定的速度运动。按波长(或频率)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可排列成电磁波谱,不过它们的产生方式不尽相同。电场和磁场两两相互垂直并且相互传播。
-
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进动有一定的频率,它与所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记录这种波谱即可判断该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及相对数目,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及分子量的测定,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
-
磁暴
人体磁场与地球磁场有密切关系,磁暴可影响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的磁性状态,从而引起生理、病理过程的改变,已发现磁暴对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影响。
-
自旋量子数
自旋量子数是描写电子自旋运动的量子数。1921年,德国施特恩(OttoStern,1888—1969)和格拉赫(WalterGerlach,1889—1979)在实验中将碱金属原子束经过一不均匀磁场射到屏幕上时,发现射线束分裂成两束,并向不同方向偏转。这暗示人们,电子除了有轨道运动外,还有自旋运动,是自旋磁矩顺着或逆着磁场方向取向的结果。
-
磁穴疗法
磁穴疗法简称磁疗。是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8毫米,磁场强度为800~2000高斯)敷贴于穴位处即可,亦可用磁疗机进行治疗。并可和针刺或电针机配合使用。常用于治疗急性扭挫伤、原发性高血压、胃肠功能紊乱、遗尿症、肩周炎、神经性皮炎、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
核磁共振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是利用10-100nm波长的电磁波照射分子,使之与暴露在强磁场中的一定原子核互相作用,并且在某些特定磁场强度处产生强弱不同的吸收信号,以此而建立的有机化学结构分析方法。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定量分析、分子量测定等方面。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静磁法
静磁法即磁穴疗法。是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8毫米,磁场强度为800~2000高斯)敷贴于穴位处即可,亦可用磁疗机进行治疗。并可和针刺或电针机配合使用。常用于治疗急性扭挫伤、原发性高血压、胃肠功能紊乱、遗尿症、肩周炎、神经性皮炎、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
静磁场
静磁场(magnetrostaticfield)是指磁场的方向与强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磁场。
-
能级
量子理论预言并且用物理数据证明,很多系统中的要素(如原子)仅有一定程度状态的能量,而其他状态的能量是不允许存在的。那么,存在于原子壳电子中、原子的质子中和中子及原子核中的这种允许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energylevel)。
-
能量转换
能量转换(energyconversion)是指在x线球管中受激发电子的动能转变为电磁能。量子理论预言并且用物理数据证明,很多系统中的要素(如原子)仅有一定状态的能量,而其他状态的能量是不允许存在的。此时,在质子和外磁场间将通过对频率为E=hv(h为普朗克常数)放射线的吸收或释放来实现能量的转移。
-
双极磁鍉针
双极磁鍉针,针灸仪器名。磁鍉针在首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设备展览会上获金奖。双极鍉针系磁鍉针的改进型,疗效更高,适应症增多。经全国20家医院临床应用表明:凡针灸治疗的病,它都可治。钕铁硼磁钢经严格屏隔能产生几千高斯的强磁场,导入人体穴位,发挥针与磁双重效应,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太阳黑子
黑子有强达几千高斯的磁场,常成群出现,往往发展成为两个具有相反磁极的大黑子,大黑子周围还有一些小黑子。在黑子出现的极值年,太阳活动激烈,它放出的粒子辐射和紫外线等波段的能量比平时增加10倍。这些都对地球生态条件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往往流行病发生,如流行性感冒等均出现在太阳黑子的高值年。
-
磁量子数
磁量子数是确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取向的量子数,也是代表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的量子数,常用符号m表示。±l,可以有2l1个取值。当m取不同值时,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就有不同的取向。同理,f亚层可有7种空间取向。实际上,px和py都分别是由p1和p-1以不同方式共同组合起来而成的。
-
脉冲经络磁疗机
脉冲经络磁疗机为针灸仪器名。即利用磁场作用于经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仪器。具有镇痛止痒、消肿化瘀的功用。临床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扭挫伤、心绞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神经衰弱、神经性皮炎、遗尿等。
-
物理光学
物理光学是从光的波动性出发来研究光在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的学科,所以也称为波动光学。波动光学的基础就是经典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波动光学不详论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与物质结构的关系,而侧重于解释光波的表现规律。也能解释色散现象和各种媒质中压力、温度、声场、电场和磁场对光的现象的影响。
-
电子探针分析
电子探针分析是利用高能电子束作用于物质,使其产生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等二次电子而进行的一种表面、微区分析方法。电子探针分析仪由电子枪、电子透镜、样品室、信号检测、显示系统及真空系统组成。电子枪用以发射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通过轴对称电场或磁场构成的电子透镜调节电子束的束斑的强度与大小。
-
场论
场论是研究场的理论。任何物质都在它周围的空间形成引力场,在引力场中两个物体是相互吸引的,其引力大小可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出。(2)电场。(3)磁场。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经典电磁场理论同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产生和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在研究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互转化问题上取得了成功。
-
超导体
人工合成的纯单晶体无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聚氮化硫[SN]n,它有金属的导电性,在-262.7℃温度下还显示超导性(没有可测得的电阻)。化学家研究了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如PbMo6S8),它在几千高斯的强磁场下仍有超导性。利用这种特性,用这超导体建立质密的高场强磁铁。
-
气功仿生工程
气功仿生工程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模拟、记录气功师所发放的外气(能量和信息),以制成系列用于医疗和气功科研的仪器的工程。1980年间,顾涵森等制成“SM-01型生命信息模拟仪”,具有远红外辐射、静电、磁场、微电流和高频电磁波五种信息,用于治疗高血压、腰腿痛等;
-
黄羡明
黄羡明为现代针灸学家。江苏无锡人。早年就学于上海国医学院,后从父黄鸿舫学习针灸之术,尽得其传。临床善治杂病,闻名遐迩。1958年开始以针刺替代药物麻醉行扁桃体摘除术,获得成功。又创制磁场发光针灸经穴玻璃人。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等职。
-
纳米离子热疗法
磁流体热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它实质上就是在肿瘤内“煎”细胞。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前列腺肿瘤、肝脏肿瘤和乳腺肿瘤的治疗。磁性纳米离子由静脉注入体内后可选择性地进入肿瘤组织。进入高频磁场后,纳米离子被加热,提高肿瘤细胞的温度。整个肿瘤组织加热到一个临界温度以上,通常是42摄氏度,一般加热30分钟。
-
间接贴敷法
间接贴敷法为穴位敷贴法之一。将磁铁片等放到布袋中置于穴位上,使穴位接受磁场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
光波
光由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的振动并向空间传播的一种电磁波。其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每秒三十万公里。光波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称作波长。光波有各种波长,人眼所能见的光波波长为390MU到750MU这一范围。只有单一波长的光,叫“单色光”;包含多种波长的光,叫“复色光”。
-
电子学
电子学是研究自由电子或离子在真空管、充气管、半导体及超导体中的运动、发射等的科学和技术。电子学与生物学、医学相结合,研究生命现象和人的生理、病理、疾病诊治中的电子和电磁场运动规律以及电子技术,形成了生物电子学、医学电子学。
-
激光照射法
激光照射法是激光疗法之一。原理是用低功率激光照射局部,由于激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以热为主,被照射的组织吸收光能,使局部组织血管舒张,血流加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代谢增强,从而使病体得到更快康复。结合其光化学压强及磁场等作用,还促进伤口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及上皮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magnetic-fieldstrength)矢量场量H,在给定点,等于磁感应强度除以磁常数,并减去磁化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