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秉慧

人物百科 清代 中醫學家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í bǐng huì

2 註解

齊秉慧(18世紀)爲清代醫家[1]。字有堂[1]。戎州(今四川興文縣西)人[1]。年輕時經商,後棄商業醫[1]。初習儒,後因多病,未獲良醫,遂自行研治,閱《薛氏醫案》,選其中補益方自治而見效,服數百劑竟愈。後師事黃超凡,歷三載,歸家懸壺。臨證主張嚴格辨證,於癆瘵咳血、下痢、痘疹諸症,均有所研究。編有《齊氏醫書四種》(1806年刻行),包括:《醫案》、《家傳醫祕》、《痢症匯參》、《痘麻醫案[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