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Qianggan Wan
2.2 標準編號
WS3-B-1050-91
2.3 處方
當歸 60g 白芍 60h 丹蔘 150g 鬱金 60g 黃芪 150g 黨蔘 60g 澤瀉 60g 黃精 60g 地黃 45g 山藥 60g 山楂(去核,炒) 75g 神曲 90g 茵陳 60g 板藍根 45g 秦艽 30g 甘草 30g
2.4 製法
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50~ 160g 製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2.6 鑑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聯結乳管直徑12~15μm,含細小顆粒 狀物。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纖維成束或散離,壁 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纖維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 晶纖維。草酸鈣簇晶直徑18~32μm,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 含有數個簇晶。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具緣紋孔導管, 直徑29~48μm,具緣紋孔細密。
(2) 取本品 9g,加等量硅薄土研勻,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適量,加熱迴流至提 取液近無色,回收甲醇,殘渣加水50ml,加熱使溶解,放冷,轉移至分液漏斗,用乙醚 提取 5次 ( 20、20、15、15、10ml ),合併醚液,用 2%碳酸鈉溶液提取 5次( 20、 20、15、15、10ml ),合併鹼液,用醋酸乙酯洗滌 3次,每次15ml,棄去醋酸乙酯液, 鹼液加鹽酸酸化至pH 2~3 ,再用苯洗滌 3次,每次15ml,棄去苯液,繼用乙醚提取 5 次( 20、20、15、15、10ml ),合併醚液,揮幹,殘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作爲供試 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 1ml含 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 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20μl ,對照品溶液 5μl ,分別點 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冰醋酸-甲醇(30:1: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 在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 深藍色熒光斑點。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補脾養血,益氣解鬱,利溼清熱。用於氣血不足的肝鬱,脾虛腎 虛慢性肝炎。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2丸,一日 2次。
2.10 規格
每丸重 9g
2.11 貯藏
密封。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別名/通用名
濃縮水蜜丸
3.2 拼音名
Qianggan Wan
3.3 標準編號
WS3-B-4019-98
3.4 處方
當歸 60g 白芍 60g 丹蔘 150g 鬱金 60g 黃芪 150g 黨蔘 60g 澤瀉 60g 黃精 60g 地黃 45g 山藥 60g 山楂(去核,炒) 75g 神曲 90g 茵陳 60g 板藍根 45g 秦艽 30g 甘草 30g
3.5 製法
以上十六味,黨蔘、白芍、神曲粉碎成粗粉,其餘當歸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合併 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加入上述粗粉,混勻,乾燥,粉碎成細粉。每 100g粉末用煉蜜 30g 及適量的水泛丸,用甘草炭、滑石粉和桃膠珠的混合物包衣,打光,乾燥,製成 400g,即得。
3.6 性狀
本品爲黑色的濃縮水蜜丸;味苦、甘。
3.7 鑑別
(1)取本品 1丸,研碎,加無水乙醇30ml,加熱迴流20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 10ml,置水浴上蒸乾,殘渣用5ml稀鹽酸溶解,濾過,取濾液各 1ml,分置二支試管中。一管中加 碘化鉍鉀試液,即生成棕紅色沉澱;另一管中加硅鎢酸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澱。
3.8 檢查
3.9 功能與主治
補脾養血,益氣解鬱,利溼清熱。用於氣血不足的肝鬱,脾虛腎虛性慢性肝炎。
3.10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 5g,一日2次。
3.11 規格
每100丸重 6g
3.12 貯藏
密封。
廣東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