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包皮較長完全覆蓋陰莖頭及尿道外口,但包皮口大,能自由上翻至冠狀溝以上者稱包皮過長。兒童期大多有包皮過長,部分兒童隨着年齡的增長,陰莖發育增大,包皮向後退縮,陰莖頭外露。包皮過長若能經常保持局部清潔,不積存包皮垢,對健康沒有影響,一般不需手術。但如包皮反覆感染、包皮陰莖頭粘連、包皮口縮小、包皮內板纖維化缺乏彈性致性交時屢屢發生皸裂,則應行手術治療。
包莖是指包皮口狹小,或包皮與陰莖頭粘連,使包皮不能上翻,尿道外口和陰莖頭不能露出者。包莖多數是先天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因包皮過長反覆發生感染,造成包皮口纖維環狀縮小和包皮陰莖頭粘連所致。2歲以前的包莖一般不應強行分離或手術,因此時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皮膚緊密粘連,強行剝離易損傷陰莖頭皮膚。隨着年齡的增長,陰莖反射性勃起,不斷牽拉包皮,可使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皮膚自然剝離,包皮口擴大,所以不必急於手術。但包莖的包皮腔內常積存包皮垢,並易反覆引起包皮陰莖頭炎或上行性泌尿系感染;長期炎症可導致尿道外口狹窄,甚至前尿道乃至全尿道狹窄;還可誘發陰莖癌。因此,2歲以後的包莖應行手術治療。
嵌頓包莖是因爲包皮口稍緊,雖勉強可將包皮強行上翻,但如不及時將其復位,包皮口緊束在冠狀溝處,產生環狀絞窄,阻礙包皮陰莖頭血液循環,形成遠端包皮及陰莖頭腫脹,復位將越來越困難,且隨着時間延長,可壓迫尿道致排尿困難及包皮陰莖頭缺血壞死。因此,嵌頓包莖應及時行手法復位或手術治療。
嵌頓包莖的復位方法有兩種:一是手法復位,二是手術復位。先行手法復位,若未能成功,再行手術復位。對於早期的嵌頓包莖,手法復位多能成功;對於嵌頓時間較長、水腫明顯、手法不能復位者則改用手術復位。
7 手術步驟
1.手法復位 復位前輕柔地按摩嵌頓環遠側水腫的包皮,並逐漸施加壓力,使嵌頓包皮腫脹減輕,便於手法復位,若仍不能復位,可將局部皮膚消毒後,用注射針頭向嵌頓腫脹的包皮針刺數點,用手輕輕擠壓,讓組織液逐漸滲出,2~3min後再手法復位。手法復位前,在包皮和陰莖頭處塗無菌滑潤劑(液狀石蠟或植物油)。
手法復位方法一:雙手示指及中指固定於包皮嵌頓環處,將嵌頓包皮向陰莖頭方向下翻,雙手拇指頂住陰莖頭並將其向包皮內推送,使嵌頓環向下越過冠狀溝而復位(圖7.8.1.1-1)。
手法復位方法二:左手握住陰莖幹,將嵌頓包皮向陰莖頭方向推擠,右手拇指頂住陰莖頭,將陰莖頭向包皮內推送,使嵌頓環向下越過冠狀溝而復位(圖7.8.1.1-2)。
2.手術復位 於背側正中嵌頓環處作約2cm長的縱切口,切開嵌頓環之皮膚和深筋膜,離斷狹窄環,鬆解嵌頓的包皮復位(圖7.8.1.1-3)。然後將縱切口拉成菱形,用細絲線橫行縫合。第1針縫在切口上下兩端,使切口橫行對合,於第1針縫線的兩側再間斷縫合切口其餘部分(圖7.8.1.1-4,7.8.1.1-5)。縫合完畢,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後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