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是一羣革蘭氏陽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狀,故名。多數爲非致病菌,少數可導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球菌,是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來源。球形或稍呈橢園形,直徑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狀。葡萄球菌無鞭毛,不能運動。無芽胞,除少數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莢膜。易被常用的鹼性染料着色,革蘭氏染色爲陽性。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細胞吞噬後,以及耐藥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蘭氏陰性。?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養基中生長更佳,需氧或兼性厭氧,少數專性厭氧。28-38℃均能生長,致病菌最適溫度爲37℃,ph爲4.5-9.8,最適爲7.4。在肉湯培養基中24小時後呈均勻混濁生長,在瓊脂平板上形成圓形凸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溼潤,不透時的菌落。不同種的菌標產生不同的色素,如金黃色、白色、檸檬色。色素爲脂溶性。葡萄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圍形成明顯的全透明溶血環(β溶血),也有不發生溶血者。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多數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和蔗糖,產酸不產生氣。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根據生化反應和產生色素不同,可分爲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 epidermidis)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 saparophytics)三種。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爲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爾致病,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60%-70%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被相應噬菌體裂解,表皮葡萄球菌不敏感。用噬菌體可將金葡萄菌分爲4羣23個型。腸毒素型食物中毒由ⅲ和ⅳ羣金葡萄菌引起,ⅱ羣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速度比ⅰ和ⅳ羣緩慢很多。造成醫院感染嚴重流行的是ⅰ羣中的52、52a、80和81型菌株。引起皰疹性和剝脫性皮炎的菌株經常是ⅱ羣71型。
人類對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當皮膚粘膜受創傷後,或機體免疫力降低時,才易引起感染。患病後所獲免疫力不強,難以防止再次感染。
不同病型採取不同檢材如膿汁、血液、可疑食物、嘔吐物及糞便等。
直接塗片鏡檢
取標本塗片,革蘭氏染色後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出初步診斷。
將標本接種於血瓊脂平板,甘露醇和高鹽培養基中進行分離培養,孵育後挑選可凝菌落進行塗片、染色、鏡檢。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點:凝固酶產生陽性,金黃色素,有溶血性,發酵甘露醇。食物中毒病人的嘔吐物,糞便或剩餘食物在作細菌分離鑑定的同時,接種於肉湯培養基中,孵育後取濾液注射於6~8周齡的幼貓腹腔,注射後4小時內發生嘔吐、腹瀉、體溫升高或死亡提示有腸毒素存在的可能。這年來,採用免疫學方法檢測葡萄球菌腸毒素繁多,如反向間接血凝、elisa、放射免疫等方法較快速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