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塞

中醫病證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pí sāi

2 註解

脾塞爲病症名。即瘧疾[1]

瘧疾爲病症名。俗稱打擺子。系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本病診斷要點:①有蚊季節曾在流行區旅居。②週期性的寒顫——高熱——大汗發作,間日或3日1次,發作間歇期無症狀。③可作血象、血塗片免疫學檢查鍼灸治療:以大椎間使陶道後溪等穴爲主。應在發作前1~2小時內針刺,以瀉法爲主,留針30分鐘。亦可單針瘧門穴,針刺時間及手法同上。注意惡性瘧疾和有併發症的重病人,應採用綜合治療[2]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8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