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兒科學 五臟疳 中醫學
pí gān
spleen gan disea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脾疳(spleen gan disease[1])爲病證名[2]。是指以腹脹肚大,水谷不消,泄下酸臭,或嗜食異物,面色黃,身熱,睏倦喜臥,納呆消瘦,兼見吐瀉,或夾有蛔蟲爲主要表現的疳證[2]。五疳之一[2]。又名肥疳、食疳、奶疳[2]。是疳疾中的最基本證候[2]。
由脾經蘊鬱溼熱所致[2]。
《古今醫鑑》:“疳在脾,則面黃身熱,腹脹肚大,好喫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減食,消瘦。”有時吐瀉,夾有蛔蟲等[2]。
治以攻積殺蟲爲主,用集聖丸(方見肝疳條);積去以後,應調理脾胃,用參苓白朮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