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罌粟罌粟鹼是一種血管擴張藥。爲特異性平滑肌解痙藥,通過鬆弛血管平滑肌,使冠脈擴張,外周阻力及腦血管阻力降低,主要用於治療腦血管痙攣和腦血栓形成以及腦供血不足、肺栓塞、肢端動脈痙攣症及動脈血栓性疼痛等;對高血壓、心絞痛、幽門痙攣、膽絞痛、腸絞痛、支氣管哮喘等,在一般劑量下療效不顯著,大劑量有鎮靜作用,過量抑制心肌興奮傳導並引起心律失常。人致死量爲100~500mg。本藥主要損害神經系統、心臟、肝臟等。
2 罌粟鹼介紹
2.1 藥品名稱
2.2 英文名稱
Papaverine , Cardoverina, Dispamil, Panergon, Pavaclar, Vasal, Vasospan
2.3 別名
帕帕非林;怕怕非林;鹽酸罌粟鹼;Papaverinum;Papaveroline Tetramethyl Ether;Cardoverine;Pavabid
2.4 分類
2.5 劑型
2.注射劑:30mg(1ml),40mg。
2.6 罌粟鹼的藥理作用
罌粟罌粟鹼是一種血管擴張藥,爲非特異性平滑肌解痙劑,特別是肺動脈、冠狀動脈、大血管,產生全身非特異性的動脈擴張和平滑肌鬆弛。它直接作用於平滑肌細胞,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的濃度,cAMP將血管平滑肌中的觸酶鈣移出細胞質,產生一個沒有神經參與的直接的平滑肌鬆弛效應。大劑量的罌粟鹼可引起低血壓和心動過速。罌粟鹼也可抑制心臟傳導,直接作用於心肌細胞,延長不應期。對中樞神經系統沒有作用。
2.7 罌粟鹼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液的生物利用度爲68%~89%,首過效應爲70%,控釋劑型爲22%~29%,服用後1~2h達血漿峯濃度。150mg控釋劑型的平均血漿峯濃度爲0.201μg/ml。另一種產品爲0.271μg/ml。服藥8h後,所有樣本的血漿濃度均低於0.05μg/ml,曲線下面積1.4μg/ml。血漿蛋白結合率爲90%,在肝臟廣泛代謝,代謝產物爲4-羥基罌粟鹼葡萄葡萄糖醛酸鹽,在腎臟廣泛排泄,主要以無活性的代謝物形式排出體外。是否分泌入乳汁尚不清楚,母體化合物清除t1/2爲0.5~2h。有的患者可長達24h,血液透析可清除。
2.8 罌粟鹼的適應證
主要用於冠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動脈痙攣及動脈栓塞性疼痛等;對高血壓、心絞痛、幽門痙攣、膽絞痛、腸絞痛、支氣管哮喘等有效,但在一般劑量下療效不顯著。
2.9 罌粟鹼的禁忌證
對罌粟鹼過敏、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因爲大劑量可抑制房室傳導,引起心律失常)、出血或有出血傾向者、帕金森病顱內高壓禁用。
2.10 注意事項
1.心絞痛、腦卒中、青光眼、肝腎功能不全、胃腸蠕動減弱、新近心梗或卒中患者。
3.有成癮性不宜久用。
4.出現肝功能不妥時,應立即停藥。
5.靜脈注射過快、過量可導致房室傳導阻滯、心室顫動甚至死亡,應充分稀釋後緩慢滴注或推注。
2.11 罌粟鹼的不良反應
1.可引起心率增加和血壓升高。但在快速輸注,通常是多血管輸注時,可降低灌注壓。因此,必須持續監測血壓。
3.中樞神經系統:可引起嗜睡、眩暈和頭痛,減少用量可緩解。極少數可出現暈厥、瞳孔散大、偏身輕癱、呼吸暫停及發熱。靜脈輸注罌粟鹼可引起顱內壓升高,顱內壓的升高不能用輸注速度、患者年齡、臨牀情況及CT掃描下的蛛網膜下腔血流量來預測。輸注期間顱內壓升高大於10mmHg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更多見。
4.內分泌、代謝系統:罌粟鹼能抑制線粒體氧化反應,大量攝取後可引起嚴重的乳酸酸中毒,引起血酮升高,輕度高血糖和低鉀血癥。
5.消化系統:包括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食慾缺乏、便祕和腹瀉。
6.腎臟、泌尿生殖系統:可引起陰莖持續勃起。陰莖海綿體腔內注射罌粟鹼引起的最嚴重的急性不良反應是陰莖勃起,並且如果勃起持續時間超過4h,患者應就醫治療。其他的局部反應包括血腫、感染以及長期治療引起的纖維化和陰莖變形。
7.肝臟系統:可引起黃疸、肝功異常和肝毒性,推測可能與過敏反應有關。
8.呼吸系統:可引起呼吸加深。
10.其他:陰莖海綿體腔內注射罌粟鹼引起的全身不良反應少見,但會出現可能與罌粟鹼所致低血壓相關的頭暈和暈厥及肝功能測定結果異常。
2.12 罌粟鹼的用法用量
1.(1)口服:每次30~60mg,每天3次。(2)肌內注射:每次30mg,每天90~120mg。(3)靜脈注射:每次30~120mg,每3小時1次,用5%的葡萄糖稀釋後緩慢注射,注射時間不少於1~2min。用於心臟停搏時,兩次之間要相隔10min。(4)陰莖內注射:在診斷和治療勃起障礙時,鹽酸罌粟鹼可通過注入陰莖海綿體腔。初始劑量是7.5mg,再根據藥物反應增加至30~60mg。如果效果欠佳,可加用酚妥拉明。建議注射一週不超過3次,也不能連續2天注射。
2.兒童:(1)肌內注射:每次1.5mg/kg,每天4次。(2)靜脈注射:每次1.5mg/kg,每天4次。
2.13 藥物相互作用
1.與左旋多巴合用時,可減弱後者的療效,罌粟鹼能阻斷多巴胺受體。
3.與碘克沙酸合用,在進行陰莖插入聲圖描記時,罌粟鹼常用於注入造影劑前產生勃起。碘克沙酸可與罌粟鹼形成一種糊狀沉澱,沉積在陰莖上,引起嚴重後果。
2.14 專家點評
罌粟鹼是一種血管擴張劑,特別是肺動脈、冠狀動脈、大血管,產生全身非特異性的動脈擴張和平滑肌鬆弛。對於各種原因引起栓塞性疼痛、心絞痛、幽門痙攣、膽絞痛有效。但在一般劑量下療效不顯著。大劑量的罌粟鹼可引起低血壓和心動過速。罌粟鹼對中樞神經系統沒有作用。罌粟鹼爲非特異性平滑肌解痙劑,對血管、支氣管、胃腸道平滑肌都有鬆弛作用。因此臨牀常用於心絞痛、膽絞痛。過量或過快導致心臟停搏而死亡,不宜久用,以防成癮。
3 罌粟鹼中毒
罌粟鹼(帕帕非林)爲阿片中異喹啉類生物鹼之一,爲特異性平滑肌解痙藥,通過鬆弛血管平滑肌,使冠脈擴張,外周阻力及腦血管阻力降低,主要用於治療腦血管痙攣和腦血栓形成以及腦供血不足、肺栓塞、肢端動脈痙攣症及動脈血栓性疼痛等;對高血壓、心絞痛、幽門痙攣、膽絞痛、腸絞痛、支氣管哮喘等,在一般劑量下療效不顯著,大劑量有鎮靜作用,過量抑制心肌興奮傳導並引起心律失常。口服每次30~60mg,3/d,極量每次0.2g,0.6g/d;肌注或靜滴每次30mg,90~120mg/d,靜滴時30~60mg,用5%葡萄糖液稀釋後緩慢滴入。人致死量爲100~500mg。小鼠口服LD50爲2.5g/kg。本藥主要損害神經系統、心臟、肝臟等。[1]
3.1 臨牀表現
1.不良反應
(1)口服反應:噁心、厭食、便祕、腹瀉、腹部不適、眩暈、嗜睡、頭痛等。
(2)注射反應:全身不適、面色潮紅、出汗、口乾、喉幹、瘙癢、皮疹、頭痛、嗜睡等。
2.中毒表現
(1)大劑量時,血壓微升,呼吸深度增加,陣發性心動過速,短陣室性期前收縮。
(2)快速靜注,視力模糊,房室傳導阻滯,心律不齊及呼吸停止。
(4)依賴性:長期應用可產生煩躁不安(依賴性)。戒斷現象:流淚、哈欠、周身不適。長期或大量服用可出現肝損害,黃疸,肝功異常。
3.2 治療
2.口服大量應儘快催吐,洗胃,導瀉,大量輸液加快其從體內排泄。
3.特效拮抗劑納洛酮的應用,靜注0.4~0.8mg或10μg/kg,2min產生最大效應,維持時間30~40min,肌注10min出現最大效應,維持2.5~3h。臨牀根據病情,第1次注射後,以每小時3.6μg/kg速度靜滴或每隔15~30min重複注射,成人每次0.4mg。
4.呼吸、循環抑制者,保持呼吸通暢,吸氧,必要時氣管插管,行人工呼吸。
6.對症、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