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過程

生理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pái niào guò chéng

2 註解

排尿過程指由腎臟生成的尿,不斷經腎盂、輸尿管送至膀胱,在膀胱再經排出活動排出體外。?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輸尿管活動

腎臟生成的尿液,由開口於腎乳頭乳頭管流出,進入腎盂內,當腎盂收縮時,一方面把尿送入輸尿管腔,同時腎盂的收縮波傳遞輸尿管壁,成爲輸尿管蠕動運動,進一步把尿推入膀胱輸尿管蠕動在正常情況下是單方向的,即由腎至膀胱方向蠕動

膀胱內壓與容量關係

膀胱和其他由平滑肌組成的中空器官一樣,有較大的伸展性。當它的內容物增加時,其中仍可以保持較低的壓力。向膀胱內注水時,當注入水量在500ml以上,膀胱內壓才較急劇地上升,並可超過0.98~1.47kPa(10~15cmH2O)當其中容量再增多時(如700ml,膀胱內壓約爲4.65kPa(35mmHg),膀胱便發生有力的節律性收縮,並伴有痛覺。不過這時還可以有意識地加以抑制膀胱的收縮有時減弱和停止,痛感暫時消失。不久,膀胱又開始收縮,膀胱內壓可達到13.3kPa(100mmHg)或更高,痛覺劇烈,此時便不得不排尿。

排尿反射及其障礙

由於膀胱的充脹,經傳入神經到達脊髓腰骶部排尿反射的初級中樞然後經傳出神經,引起膀胱壁的強烈收縮,外括約肌放鬆,會陰肌肉鬆弛,尿排出體外。膀胱充脹刺激膀胱壁上的牽張感受器衝動沿盆神經的傳入纖維傳入,至脊髓的腰、骶部排尿的初級中樞,初級中樞傳出衝動分別沿陰部神經及盆神經傳至外括約肌膀胱壁,使膀胱壁收縮及外括約肌鬆弛,引起排尿。這就是排尿反射

衝動膀胱傳入骶髓後,同時還把充脹的信息向上傳到腦幹大腦皮層。這些中樞對於骶髓排尿中樞施予易化或抑制性影響,以影響排尿反射大腦皮層脊髓排尿中樞抑制性影響,隨着幼兒的成長而逐漸完善。在幼兒階段由於皮層尚未發育完善,對脊髓中樞抑制較弱,故排尿次數多而不能由意識控制,或還有夜間遺尿現象。

脊髓由於急性外傷造成完全橫斷後,隨意排尿完全消失,膀胱逼尿肌的活動長時間中止,膀胱括約肌張力鬆弛,由於脊髓損傷使排尿初級中樞大腦皮層失去聯繫,排尿失去意識控制,而出現尿失禁。在脊髓損傷括約肌的張力恢復較早,但在這階段膀胱對充脹的反應猶如一個橡皮囊,因此膀胱雖然充滿尿液卻不能正常排出,產生所謂尿瀦留。此時,假如不向膀胱放置導尿管,尿就難以排出,只有膀胱充脹相當程度,才發生溢流性的排出。如果尿瀦留情況持續過久,將造成膀胱壁的營養障礙,易於發生感染。如果膀胱發生炎症,則可發生排尿次數過多,臨牀上叫做尿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