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草

中藥材 明目 止咳祛痰 中醫學 清熱利尿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iú shé cǎo

2 英文參考

anchusa

bugloss

alkanet[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toothedfruit dock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牛舌草

牛舌草中藥名,出自陸璣《詩疏》,爲《四聲本草》記載的車前草之別名[1]

3.1 別名

蟾蜍草、牛舌草、田菠草、打官司草蝦蟆衣、車輪菜豬耳[2]

3.2 來源及產地

車前科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車前P.depressa Willd.的全草[2]。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產[2]

3.3 性味

甘,寒[2]

3.4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明目降壓,祛痰止咳[2]

1.治小便不利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目赤腫痛高血壓病氣管炎百日咳[2]。煎服:9~15g[2]

2.鮮葉搗汁含漱治喉痹乳蛾,搗敷治金瘡血出不止,瘡瘍潰爛[2]

3.5 化學成分

車前全草車前草苷A、B、C、D、E、F,大車前苷,車前苷,車前黃銅苷,及桃葉珊瑚苷等[2]

3.6 藥理作用

桃葉珊瑚苷可能是其利尿成分,它還能引起小鼠瀉下;並促進尿酸排泄[2]車前苷能促進支氣管黏液分泌,並有止咳作用;還能增強腸管、子宮的運動,毒性很小[2]

4 《*辭典》·牛舌草

4.1 出處

《江蘇藥材志》

4.2 拼音名

Niú Shé Cǎo

4.3 來源

蓼科植物齒果酸模的葉。

4.4 形態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米左右,多分枝。葉互生,具柄;葉長圓形,先端鈍或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略呈波狀。花序頂生,通常具葉,花簇呈輪狀排列;花被6,黃綠色,2輪,宿存;雄蕊6,排列成3對,花絲細弱,花葯基部着生子房具棱,1室,花柱3,柱頭細裂,毛刷狀。果被卵形,先端尖,具明顯網紋,各生一卵形或長圓形瘤狀突起;瘦果三角形,有銳棱,長約2毫米,褐色,平滑,光亮。花期4~5月。

4.5 生境分佈

生於路旁或水邊。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4.6 功能主治

《江蘇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4.7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