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blue scler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目珠俱青爲病證名[1]。《證治準繩·雜病》:“目珠俱青證,乃目之白珠變青藍色也。”即白睛青藍[1]。
白睛青藍(blueish white of the eye;late-stage scleritis)爲病證名[2]。屬眼病。又名目珠俱青、白珠俱青、目青[2]。是指患火疳後,白睛變爲青藍色的表現[3]。以初起白睛傍黑睛緣發生紫紅色結節樣隆起,經反覆發作後該處白睛變爲青藍色爲主要表現[4]。
4 目珠俱青的症狀
初起自覺眼珠脹痛,畏光流淚,常於白睛深層、黑睛傍際形成隆起,四周紫紅腫脹,壓痛明顯。此起彼伏,反覆發作,致黑睛四周病變如環狀。患處白睛變薄,失去光澤,且變青藍。在反覆發作過程中,病變常侵及黑睛甚至瞳神,造成黑睛邊際,發生尖端向着中央的舌形混濁及瞳神緊小等。
5 目珠俱青的病因病機
白睛青藍多由火鬱血瘀蒸逼所致。常由火疳反覆發作而來,往往侵及風、水二輪,甚至造成失明。它與西醫學的深層鞏膜炎及後期的鞏膜葡萄腫有相似之處。
病因病機多爲肺熱亢盛,金乘肝木,肝鬱生熱,煎熬陰血,氣血瘀阻而致;或爲火疳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致白睛變薄,失去光澤而呈青藍。
《審視瑤函》認爲:“病證尤急,蓋氣輪本白,被鬱邪蒸逼,走入珠中,膏汁游出,入於氣輪之內,故色變青藍。瞳神必有大小之患。失治者,瞳神損而終身疾矣。”
6 目珠俱青的治療
辨證論治除參考火疳外,尚應考慮肺火亢盛,金乘肝木的傳變關係和容易侵犯瞳神,以及正邪交錯,虛實兼雜,病程緩慢,反覆難愈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