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診療指南(2022年版)

2022年版診療指南 慢性髓性白血病 診療指南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 màn xìng suǐ xìng bái xuè bìng zhěn liáo zhǐ nán ( 2 0 2 2 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慢性髓性白血病診療指南(2022年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22年4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腫瘤血液病相關病種診療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2〕104號)印發,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組織做好實施工作。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腫瘤血液病相關病種診療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22〕10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爲進一步提高腫瘤血液病診療規範化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維護患者健康權益,我委委託有關單位制修訂了腫瘤血液病相關病種診療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見附件,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醫政醫管欄目下載),請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做好實施工作。

附件:

1.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2.膀胱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3.胃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4.食管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5.胰腺癌診治指南(2022年版)

6.腎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7.乳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8.子宮內膜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9.宮頸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10.卵巢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11.前列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12.甲狀腺癌診療指南(2022版)

13.腦膠質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

14.淋巴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

15.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

16.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

17.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伴原始細胞增多(MDS-EB)診療指南(2022年版)

18.慢性髓性白血病診療指南(2022年版)

19.血友病A診療指南(2022年版)

20.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

2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診療指南(2022年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2年4月3日

4 診療指南全文

慢性髓性白血病診療指南(2022年版)

4.1 一、概述

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種以髓系增生爲主的造血幹細胞惡性疾病。CML全球的年發病率爲(1~2)/10 萬,佔成人白血病總數的15%~20%,各個年齡組中均可發生;隨着年齡增長髮病率逐漸增加,中位診斷年齡在亞洲國家偏年輕(40~50 歲),歐美國家年長(55~65 歲),男女比例約 1.4∶1,自然病程爲3~5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應用使 CML 的病程徹底改觀,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CML已經成爲一種慢性可控制腫瘤

4.2 二、診斷標準

4.2.1 (一)診斷。

如果患者出現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增多或伴脾大,外周血中可見髓系不成熟細胞,應高度懷疑CML。存在 Ph 染色體和/或 BCR-ABL 融合基因陽性是診斷CML的必要條件。

4.2.2 (二)鑑別診斷。

疑診 CML 時,需注意患者有無其他疾病史(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特殊服藥史、妊娠應激狀況。如果WBC增多不能以類白血病反應解釋,需要進行細胞遺傳學分子檢查,鑑別是否爲 CML 或其他髓系增殖性腫瘤等疾病。

4.2.2.1 1.類白血病反應

見於感染藥物妊娠惡性腫瘤應激狀態等。

有相應與原發病相關的臨牀表現。WBC可達50×109/L或以上,外周血中可見中、晚幼粒細胞,但少有原始細胞,也無嗜鹼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原發病控制後血象恢復正常。Ph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均爲陰性

4.2.2.2 2.髓系增殖性腫瘤

(1)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以紅細胞增多爲突出表現,伴有紅細胞增多所致高黏血癥,並多有脾大等臨牀表現;白細胞輕度增多,但一般不超過50×109/L,血小板也有輕度增加,紅細胞容量明顯超過正常值。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高,Ph染色體或BCR-ABL融合基因陰性,95%患者檢測到JAK2V617F突變。

(2)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顯著≥450×109/L,骨髓中大而成熟的巨核細胞增殖,可以檢出JAK2、CARL或MPL突變或其他克隆性異常標誌,但Ph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均爲陰性

(3)骨髓纖維化骨髓中網狀纖維膠原顯著增生,骨髓中巨核細胞增殖並伴有異型性,可以檢出JAK2、CARL或MPL突變或其他克隆性異常標誌,但Ph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均爲陰性

4.3 三、疾病分期和危險度分層

4.3.1 (一)疾病分期。

CML 的疾病過程一般分爲3 個階段:慢性期(chronicphase,CP)、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和急變期(blast phase,BP)。大部分CML 患者就診時處於CP,常隱匿起病,約 20%~40%的患者沒有症狀,在常規檢查時發現白細胞計數增多,也可以表現爲疲勞、體重下降、盜汗脾大貧血血小板增多。有些患者沒有經過CP 就以BP就診,大部分 CP 患者自然病程 3~5 年內即可發展爲進展期(AP和BP)CML。疾病的進展伴隨着臨牀表現的惡化及嚴重的貧血血小板減少與脾大所帶來的相關症狀。約70% BP 患者轉變爲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20%~30%轉變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ML 的分期標準見表 1。

表 1.CML 分期

分期WHO 標準
慢性期未達到診斷加速期或急變期的標準
加速期

(1)外周血和/或骨髓有核細胞中原始細胞佔10%~19%

(2)外周血嗜鹼性粒細胞≥20%

(3)與治療無關的血小板降低(﹤100×109/L)或治療無法控制的持續血小板增多(>1000×109/L)

(4)治療無法控制的進行性脾臟增大和白細胞計數增加

(5)治療中出現除費城染色體外的細胞遺傳學克隆演變

急變期

符合至少 1 項下列指標

(1)外周血白細胞骨髓有核細胞中原始細胞≥20%

(2)髓外原始細胞浸潤

(3)骨髓活檢出現大片狀或竈狀原始細胞

注:WHO 標準中原始細胞可來源於髓系(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紅系、巨核系或上述任意組合)和/或淋巴系,對於少數形態學難以分辨原始細胞來源者,推薦免疫分型予以確認;片狀和簇狀巨核細胞增生伴有顯著的網硬蛋白或膠原蛋白纖維化和/或嚴重粒細胞發育不良提示加速期。上述現象常伴隨加速期其他特徵,目前尚未作爲獨立診斷依據。

4.3.2 (二)CP 患者的疾病危險度

目前,常用的評分系統爲Sokal和ELT(S EUTOS longtermsurvival)積分,均以臨牀指標作爲與CML 相關生存期的預測因素,計算公式如表 2 所示。研究顯示,ELTS 積分的年齡權重低於 Sokal,對高危組的長期結局預測更準確。無論哪種評分系統,高危均預示治療反應差和生存期縮短,應進行更嚴密的療效監測和更積極的治療。

表 2. Sokal 和ELTS 積分公式公式

表.png

注:血小板單位爲×109/L,年齡單位爲歲,脾臟大小單位爲肋下釐米數,原始細胞爲外周血分類中所佔百分數。所有數據應在任何 CML 相關治療開始前獲得。

4.4 四、臨牀表現

超過 85%的患者發病時處於慢性期,部分患者無任何症狀,因查體或偶然發現血常規異常或脾大。典型症狀包括乏力、低熱、盜汗、左上腹脹滿、體重下降等症狀。查體可觸及腫大的脾臟,或腹部 B 超顯示脾大。如果疾病處於加速期或急變期,病情惡化,常伴有不明原因的發熱骨痛脾臟進行性腫大等症狀

4.5 五、實驗室檢查

4.5.1 (一)血常規

WBC 增多,可伴有血紅蛋白下降或血小板增多。外周血白血病分類可見不成熟粒系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4.5.2 (二)骨髓形態學

增生極度活躍,以粒系增生爲主,可伴有巨核細胞系增生,相對紅系增殖受抑。

4.5.3 (三)細胞遺傳學分析

以顯帶法進行染色體核型,可見Ph 染色體

4.5.4 (四)分子檢測

外周血或骨髓標本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eversetranscription PCR,RT-PCR檢測確認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如果 BCR-ABL 融合基因陰性,需檢測JAK2、CARL和 MPL 突變等髓系增殖性腫瘤相關基因突變

4.6 六、治療

2000 年後,針對 CML 發病機中關鍵靶分子BCR-ABL融合蛋白研發上市的首個 TKI 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開啓了CML的靶向治療時代。伊馬替尼能相對特異的抑制BCR-ABL激酶活性,在體外實驗中,抑制CML 細胞增殖,並誘導其凋亡。伊馬替尼的問世,顯著地改善了CML 患者生存期,80%~90%的患者的生存期接近正常人,並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伊馬替尼作爲一線治療初發 CML-CP 患者長期結果證實,10年生存率爲 80%~90%。二代 TKI(如尼洛替尼達沙替尼、博舒替尼和拉多替尼)、三代TKI(如普納替尼)的陸續面世,加快和提高了患者的治療反應率和反應深度,有效克服了大部分伊馬替尼耐藥,也爲伊馬替尼不耐受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使致命的 CML 成爲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

4.6.1 (一)CP 患者的一線治療。

國際上推薦的 CP 患者一線TKI 包括伊馬替尼尼洛替尼達沙替尼、博舒替尼和拉多替尼。CML 中國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 年版)推薦的藥物及其用法包括伊馬替尼400mg/d或尼洛替尼 600 mg/d 或氟馬替尼600mg/d 或達沙替尼100mg/d。

CML 的治療目標包括延長生存期、減少疾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和獲得無治療緩解(即停藥)。一線TKI 的選擇應當在明確治療目標基礎上,依據患者的疾病分期和危險度、年齡、共存疾病和合並用藥等因素選擇恰當的藥物。中高危患者疾病進展風險高於低危患者,適合選用二代TKI作爲一線治療。對於期望停藥的年輕患者,選擇二代TKI 有望快速獲得深層分子反應(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達到停藥的門檻。對於年老和或存在基礎疾病的患者,一代TKI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而二代TKI 相關的心腦血管栓塞事件、糖脂代謝異常和肺部併發症可能是致死性的不良反應,特別需要謹慎使用。

4.6.2 (二)TKI 治療期間的療效監測

疾病監測已成爲 TKI 治療中密不可分的組成,它不僅用於評估患者體內白血病負荷的變化,判斷治療反應,還有助於保證治療的依從性,發現早期耐藥,預測遠期療效,指導個體化治療干預,並降低總體治療費用。TKI 治療期間的監測包括血液學細胞遺傳學分子學和ABL 激酶區突變反應分析

血液學監測包括全血細胞計數和外周血及骨髓細胞形態學分析,以判斷疾病分期並評估血液學反應細胞遺傳學監測包括傳統染色體顯帶(G 顯帶或R 顯帶)技術和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觀察 Ph 陽性細胞的比例,以評估細胞遺傳學反應,並可發現 Ph 染色體變異和 Ph 陽性(Ph+)或Ph 陰性(Ph-)細胞的附加異常,識別高危人羣和疾病進展。分子監測採用 實 時 定 量 逆 轉 錄 PCR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ase-mediated PCR,qRT-PCR方法,精確識別體內 BCR-ABL 轉錄物水平,是最常用和敏感評估CML疾病負荷的方法敏感性爲 0.001%~0.01%。qRT-PCR 推薦以外周血爲標本,具有方便、微痛、可重複、價格低廉、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ABL 激酶區突變分析可以應用外周血或骨髓標本,推薦的方法爲直接測序法(Sanger 測序法,敏感性爲 10%~20%)或針對 BCR-ABL 激酶區的二代測序,以發現ABL 激酶區點突變,識別 TKI 耐藥,指導後續治療選擇。

4.6.3 (三)治療反應

CML 患者的治療反應包括血液學細胞遺傳學分子反應,標準見表 3。

表 3 CML 患者的治療反應

表.png

表.png

表.png

注:*,血液學反應達到標準需持續≥4 周;IS,國際標準化(International scale)。TKI 用於一線治療時,在重要時間點根據血液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監測的指標,歐洲白血病網(EuropeanLeukmiaNet,ELN)推薦(2013 年版)將患者療效分爲最佳、警告和失敗,見表 4。

表 4 歐洲白血病網推薦(2013 年版)一線酪氨酸抑制劑治療反應標準

表.png

注:CCyR,完全細胞遺傳學反應;CHR:完全血液學反應;MMR,主要分子反應即 BCR-ABL≤0.1%或更好;NA,不適用;*,在連續 2 次檢測中,其中1 次的BCR-ABL轉錄水平≥1%;CCA/Ph+,Ph+細胞克隆性染色體異常;CCA/Ph-,Ph-細胞克隆性染色體異常。

ELN 推薦(2020 年版)更強調各個時間點分子反應的重要性,並且 TKI 一線和二線治療反應評估標準統一共用一個。相同的觀點是,達到“最佳”反應患者預示持久獲得良好的治療結果,可維持原治療;達到“失敗”的患者疾病進展和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需要及時轉換治療;“警告”則是處於二者之間的灰色地帶,患者需要密切監測,一旦達到“失敗”標準,應儘快轉換治療方案。

4.6.4 (四)二線 TKI 治療。

ABL 突變類型是選擇二線TKI 的首要指標,見表5。伊馬替尼耐藥患者中只有 20%~50%存在ABL 突變,而絕大多數突變對兩種二代 TKI 用藥的敏感性並無差異或者並不清楚有無差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根據患者的疾病分期、年齡、共存疾病及藥物不良反應來選擇藥物種類和劑量。對於CP患者,達沙替尼尼洛替尼均可選擇,而對於進展期患者達沙替尼更有優勢。如有肺部疾病、出血病史以及正在接受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的患者尼洛替尼可能更爲合適。相反達沙替尼更適合有胰腺炎糖尿病患者。但對於大多數患者,沒有明確的可以指導選擇用藥的依據時,可參考醫生對藥物的熟悉程度、患者的生活習慣、價格等做出選擇。老年患者和既往有 TKI 不耐受患者,可以考慮適當減少劑量的治療。

表 5 根據 ABL 突變狀態選擇治療方式

表.png

注:*,如果是在達沙替尼治療中出現的。目前博蘇替尼針對伊馬替尼耐藥突變的臨牀數據不多,部分體外數據顯示 E255K/V 突變博蘇替尼敏感性不足。

4.6.5 (五)無治療緩解。

對於已經取得長期、穩定、深層分子反應的CML-CP患者,停用 TKI、追求無治療緩解(Treatment free remission,TFR)可以視爲一個新的治療目標。雖然已有數版歐美國家TFR 指南的公佈,但很多問題尚未解決。由血液病專家和CML患者倡導者(部分有停藥經歷)組成的歐洲指導組,以患者爲中心,旨在指導患者的治療選擇(包括TFR),幫助建立更好的醫患關係,並滿足患者情感心理需求。歐洲指導組從患者-醫生聯合的獨特視角,發佈瞭如何認識和實踐TFR的討論推薦,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什麼是TFR,TFR的合適時機,哪些人符合或不符合停藥,患者停藥需要考慮的因素,停藥綜合徵,潛在的患者心理問題分子學復發和重啓治療。這是迄今爲止最爲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關於CML患者追求停藥和嘗試 TFR 的綜合推薦,值得關注該領域的中國患者和醫生借鑑,內容見表6。

表 6 歐洲指導組綜合 CML 患者-醫生的討論,對停藥和嘗試TFR 的建議

CML 治療目標

(1)早期目標是快速減少腫瘤負荷或白血病數量

(2)長期目標是最長的生存期

(3)與診斷 CML 前相同的生活質量

TFR 的定義和時機

(1)定義:TFR 指停止 TKI 治療的患者持續維持MMR 且不需要重啓治療的一種狀態

(2)時機:CML 慢性期患者持續達到穩定DMR 至少2 年可以考慮停藥、嘗試 TFR

哪些患者符合嘗試 TFR 的標準

嘗試 TFR 前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初診時處於慢性期

(2)未曾在任何時間、對任何 TKI 發生耐藥

(3)達到 DMR 至少 2 年

(4)患者應該充分知情 TFR,並積極主動的停藥而非迫於壓力

(5)患者應當充分理分子學復發並不代表治療“失敗”,此時需要重啓治療

(6)分子監測可在 2~4 周內重複進行

哪些患者不適於嘗試 TFR

已經取得 MMR 但仍未達到 DMR 的患者不適合嘗試TFR!

(1) 醫生應該確保這些患者持續治療並達到治療目標或處於安全港灣,獲得與普通人相似的壽命

(2)這些患者可以維持原治療,等待達到更深層分子反應,只要達到持續 DMR,TFR 就有可能嘗試

(3)如果患者渴望停藥或有特殊需求需要改變治療,醫生應當同患者溝通轉換 2 代 TKI,以幫助患者取得更深的分子反應

(4)醫生需要告知患者不同 TKI 的副作用

患者考慮停止 TKI治療

患者停藥前應當考慮或知曉以下因素:

(1)醫生應該強調隨訪的重要性和頻率患者需要更加頻繁的就診

(2)TFR 並不意味着疾病治癒,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分子學復發,並需要重啓治療

(3)即使獲得 TFR,醫生也應當提醒患者需要持續甚至終生門診隨訪和定期監測

TKI 停藥綜合徵

對於考慮停藥的患者,醫生應當與之溝通TKI 停藥綜合徵以及如何處理:

(1)有些患者停藥後會出現肌肉骨骼痛,一般給予止痛藥即可

(2) 除了持續監測疾病,常規門診檢查能夠幫助識別出先前 TKI 治療引起的長期毒性,即使已經停藥仍可發生

(3)停藥綜合徵應該予以監測並可以治療

停藥和嘗試TFR的心理影響

(1) 目前指南沒有提到關於停止TKI 和嘗試TFR 治療帶來的心理問題

(2)指導組提倡關注 TFR 患者潛在的心理問題並作常規監測,因爲專業的心理幫助對某些患者是有必要的

(3) 醫生應當意識到 TFR 監測中BCR-ABL 水平波動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

分子學復發和重啓治療

患者應該知曉無治療期持續時長不一,幾個月或數年。醫生應該解釋由於分子學復發引起重啓治療的可能性

注:DMR,深層分子反應即 BCR-ABL 轉錄物≤0.01%;MMR,主要分子反應即BCR-ABL 轉錄物≤0.1%;TFR,無治療緩解。

歐洲指導組強調了符合 TFR 條件患者需要考慮的因素,並提倡 CML 患者應該到能夠提供高質量、規律性分子監測、具有專業的 CML 醫生和心理支持的醫院就診。儘管當前不確定哪些患者是嘗試 TFR 的最佳羣體,哪些因素可以預測停藥後主要分子反應喪失,但持久的TKI 治療時間和DMR持續時間、規律的高質量分子監測是TFR 成功的有利保障。目前,進行停藥試驗和嘗試 TFR 的患者中大部分是持續接受伊馬替尼治療的,尚並無證據顯示停止伊馬替尼和二代TKI用藥後分子學復發的概率有別,即伊馬替尼和二代TKI停藥獲得 TFR 的成功率無顯著差異,但接受二代TKI 治療的確可以縮短達到符合停藥的標準。隨着嘗試TFR 成爲許多CML患者的追求和疾病管理的一部分,患者對停藥的擔憂將是患者-醫生討論中的首要問題。因此,充分的知情和更多的TFR數據將會使更多的 CML 患者願意嘗試停藥。強調充分的溝通、合適的人羣、合適的時機、規範的高質量監測和管理是CML患者追求 TFR 成功的必要條件。

4.6.6 (六)進展期患者的治療。

針對 AP 和 BP 患者伊馬替尼推薦初始劑量爲600mg/d或 800mg/d,尼洛替尼爲 400mg 每日2 次,達沙替尼爲70mg每日 2 次或 140mg 每日 1 次。關於進展期患者的治療,分爲未曾使用過TKI的和在TKI治療中由 CP 疾病進展至 AP 或BP 的2 種。所有BP 患者和未獲得最佳治療反應的 AP 患者均應在TKI 或聯合化療獲得反應後推薦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4.7 附錄1: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診治流程圖

圖.png

圖1.慢性髓性白血病診治流程圖

4.8 附錄2:慢性髓性白血病診療指南(2022年版)編寫審定專家組

(按姓氏筆畫排序)

組長:黃曉軍

成員:王婧、付海霞、許蘭平、江倩、江浩、張曉輝、楊申淼、張圓圓、賈晉松、黃曉軍、路瑾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