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uán

2 註解

攣   證名。出《素問·異法方宜論》。曲而不伸之狀。常與拘、急並稱,如拘攣攣急,多屬筋病。可分虛實寒熱四證。虛攣多因血虛不能養筋,治宜補肝血、養筋脈,用四物湯養血地黃丸等方。實攣由外受風寒,內有實熱等所致,治宜外散風寒,內清實熱,活血舒筋,用活血通經湯寒攣則脛逆而痛,筋攣骨痛,治宜通陽散寒,活血通脈,用烏頭湯、《千金》薏苡仁湯等方。熱攣,即《內經》所謂肝氣熱筋膜幹,筋膜幹則筋急而攣,治宜清熱養血,滋陰通絡,用生地、當歸之屬;或六味丸牛膝當歸等(見《證治準繩·雜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