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蛄癤·暑溼蘊結證

皮膚和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中醫學 外科感染 中醫外科學 螻蛄癤 瘡瘍 中醫證名 普通外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óu gū jiē ·shǔ shī yùn jié zhèng

2 英文參考

mole cricket furuncle with summerheat-dampness amassment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螻蛄癤·暑溼蘊結證(mole cricket furuncle with  summerheat-dampness amassment pattern)是指暑溼蘊結,於暑熱季節加重,以癤腫如梅李,潰膿不暢,久不收口,膿竇串通,或膿出漸消,復日又腫,常伴精神不振,食少納呆煩躁不安,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爲常見症的螻蛄癤證候[1]

4 關於螻蛄癤

螻蛄癤(follicul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2])又名曲蟮拱頭螻蛄竄穴[3]。爲病名[3]。是指以腫勢雖小,但常一處未愈,他處又發,相聯如螻蛄串穴之狀爲主要表現的癤[3]。見《外科大成》卷三。

螻蛄癤爲常見頭皮瘡瘍之一[3]

螻蛄癤相當於穿掘性毛囊炎[3]

詳見螻蛄癤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