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含珠風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óng kǒu hán zhū fēng

2 註解

龍口含珠風爲病名[1]。係指發生於咽後部的血皰[1]發生懸雍垂下端的叫懸旗風發生上齶的叫飛揚喉[1]。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過食醇酒厚味所致[1]。《喉科心法》捲上:“帝丁兩旁,或大舌盡根,或喉關上齶,發一紫血小泡,頃刻腫大,妨礙呼吸。”如血皰潰後並糜爛者,疼痛更劇[1]。嚴重者可現神昏、閉脫等[1]。治宜涼血解毒,瀉火消[1]。方可選用犀角地黃湯清胃散五味消毒飲等加減[1]

參見懸旗風懸旗風爲病證名[2]。係指發生在懸壅垂上的血泡[2]。見《喉科指掌》卷三。症見懸雍垂尖端變圓,形似黃豆或桂圓核,紅若櫻桃,脈來洪數[2]。此由胃火鬱盛而發[2]。治宜清熱解毒[2]。方宜加味黃連解毒湯加味甘桔湯[2]外吹朱黃散或冰射散等[2]。即懸旗小舌[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89.

古籍中的龍口含珠風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