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龍口含珠風爲病名[1]。係指發生於咽後部的血皰[1]。發生於懸雍垂下端的叫懸旗風;發生於上齶的叫飛揚喉[1]。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過食醇酒厚味所致[1]。《喉科心法》捲上:“帝丁兩旁,或大舌盡根,或喉關上齶,發一紫血小泡,頃刻腫大,妨礙呼吸。”如血皰潰後並糜爛者,疼痛更劇[1]。嚴重者可現神昏、閉脫等[1]。治宜涼血解毒,瀉火消腫[1]。方可選用犀角地黃湯、清胃散、五味消毒飲等加減[1]。
參見懸旗風:懸旗風爲病證名[2]。係指發生在懸壅垂上的血泡[2]。見《喉科指掌》卷三。症見懸雍垂尖端變圓,形似黃豆或桂圓核,紅若櫻桃,脈來洪數[2]。此由胃火鬱盛而發[2]。治宜清熱解毒[2]。方宜加味黃連解毒湯、加味甘桔湯等[2]。外吹朱黃散或冰射散等[2]。即懸旗小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