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茜草科植物龍船花的花·《中醫大辭典》·龍船花
3.1 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茜草科植物龍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的花[1]。分佈廣東、廣西、臺灣、福建等地[1]。
3.3 性味
甘、辛,涼[1]。
3.4 功能主治
清肝,活血,止痛[1]。
4 馬鞭草科植物馬纓丹的葉或帶花葉的嫩枝·《中醫大辭典》·龍船花
龍船花爲中藥名,出自《植物名實圖考》,爲《廣西中藥志》記載的五色梅之別名[1]。
4.1 別名
4.2 來源及產地
馬鞭草科植物馬纓丹Lantana camara L.的葉或帶花葉的嫩枝[2]。多栽培於庭園,在南方有野生[2]。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消腫解毒,祛風止癢[2]。主治癰腫瘡毒,皮炎,皮膚瘙癢,溼疹,疥癩,跌打損傷[2]。
4.5 用法用量
搗敷或煎水洗[2]。
4.6 化學成分
葉含馬纓丹烯(Lantadene)A及B、馬纓丹諾酸(Lantanolic acid)、馬纓丹酮(Lancamarone)、生物鹼、鞣質、揮發油等[2]。嫩枝含馬纓丹烯A、揮發油等[2]。揮發油中主含牻牛兒醇、α-葎草烯、β-丁香烯、α-水芹烯、桉腦、對聚傘花素等[2]。地上部分還含馬纓丹酸、齊墩果酸、五色梅酸、毛蕊花苷、對羥基苯甲酸等[2]。
4.7 藥理作用
五色梅有抑制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2]。對聚傘花素有良好的抗真菌及祛痰作用;馬纓丹烯A有解熱作用。所含生物鹼能使犬血壓降低,對大鼠能興奮腸管而抑制子宮[2]。給羊、牛喂葉後可致慢性中毒,引起黃疸並對光敏感,有毒成分爲馬纓丹烯A[2]。
5 茜草科龍船花屬植物龍船花的根、莖及花·《全國中草藥彙編》·龍船花
5.1 拼音名
Lónɡ Chuán Huā
5.2 別名
百日紅、映山紅、紅纓樹
5.3 來源
茜草科龍船花屬植物龍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以根、莖及花入藥。根、莖全年可採,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夏季採花,曬乾。
5.4 性味
苦、微澀,涼。
5.5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調經,降壓。根、莖:肺結核咯血,胃痛,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花:月經不調,閉經,高血壓。
5.6 用法用量
根、莖0.5~1兩,花3~5錢。
5.7 注意
孕婦忌服。
5.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6 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龍船花的花·《中華本草》·龍船花
6.1 出處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6.2 拼音名
Lónɡ Chuán Huā
6.3 英文名
Flower of Chinese Ixora,twig and leaf of Paniculate Gloryblower
6.4 別名
賣子木、紅繡球、山丹、五月花、買子木、映山紅、牛蘭、珠桐、番海棠、大將軍、羅傘木、紅櫻花、土紅花、百日紅、仙丹花
6.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xora chinensis Lam.[Paveta chinensis Roem.]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
6.6 原形態
龍船花,常綠灌木,高0.5-2m。小枝深棕色。葉對生,柄長約5mm;托葉綠色,長6-8mm,抱莖,頂端具軟剌狀突起;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7.5-13cm,寬3-3.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聚傘花序頂生,密集成傘房狀;花序柄深紅色;苞片極小,紅色,齒狀;花萼深約色,光滑無毛,4淺裂,裂片鈍齒狀;花冠略肉質,紅色,花冠簡長3-3.5cm,4裂,理解片近圓形,頂端圓,開放時直徑約1cm;雄蕊4,花絲極短,雌蕊1,紅色,子房下位,2室,柱頭2裂,略張開。漿果近球形,直徑7-8mm,熟時紫紅色。花期4-8月。
6.7 生境分佈
資源分佈:散生於疏林下,灌叢中或曠野路旁。
6.8 栽培
野生或栽培。
6.9 性狀
性狀鑑別 花序捲曲成團,展平後呈傘房花序。花序具短梗,有紅色的分枝。花徑1-5mm,具極短花梗;萼4裂,萼齒遠較萼簡短;花冠4淺裂,裂片近圓形,紅褐色,肉質;花冠簡扭曲,紅褐色,長3-3.5cm;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着生於花冠簡喉部。氣微,味微苦。以花朵完整、色紅褐者爲佳。
6.10 性味
甘淡;涼
6.11 歸經
6.12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高血壓;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瘡瘍癤腫
6.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爛敷。
6.14 各家論述
6.15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