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應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ì yìng wán

2 儒門事親》卷十五:立應丸

2.1 處方

乾薑(炮,另末)30克 百草霜30克 巴豆(連皮,炒用)30克 杏仁(同巴豆和皮炒黑色,杵爲泥後,入霜研用)30克

2.2 製法

上藥用黃蠟120克,熔開蠟,次入前四味,用鐵器攪勻,旋丸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臟腑泄痢,膿血不止,腹中疼痛

2.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空腹時服。若水瀉,溫水下。

2.5 摘錄

儒門事親》卷十五

3 普濟方》卷六十引《十便良方》:立應丸

3.1 處方

南星1個(颳去皮。一方炮,地埋一夜出火毒),白殭蠶7個。

3.2 製法

上挖南星心空作孔子,入蠶於內,溼紙裹,文武火煨熟取出,等分爲末,粥飲爲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纏喉風急喉閉

3.4 用法用量

口服。如不丸,只用綿裹藥末吞之亦便。如開口不得,揩齒上亦妙。

3.5 摘錄

普濟方》卷六十引《十便良方

4 《神效名方》

4.1 組成

乾薑1兩(炮,另末),百草霜1兩,巴豆(連皮,炒用)1兩,杏仁1兩(同巴豆和皮炒黑色,杵爲泥後,入霜研用)。

4.2 主治

臟腑泄痢,膿血不止,腹中疼痛

4.3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甘草湯送下;白痢,食前用乾薑湯送下;若水瀉,溫水送下。

4.4 製備方法

用黃蠟4兩,熔開蠟,次入前4味,用鐵器攪勻爲丸,如梧桐子大。

5 《百一》卷十

5.1 組成

白殭蠶白礬等分

5.2 主治

纏喉風急喉痹

5.3 用法用量

含化。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