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

中藥學 方劑 補益肝腎 丸劑 補益劑 中醫學 方劑學 補陰劑 中藥中毒 中成藥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iù wèi dì huáng wán

2 英文參考

Liuwei Dihuang Wa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liuwei dihuang pil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uwei dihuang w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

六味地黃丸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基本藥物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單位零售指導價格類別備註
426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60g9.2元中成藥部分*
427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5g0.92元中成藥部分
428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6g1.1元中成藥部分
429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24g3.9元中成藥部分
430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30g4.8元中成藥部分
431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36g5.7元中成藥部分
432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40g6.3元中成藥部分
433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48g7.5元中成藥部分
434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54g8.3元中成藥部分
435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72g10.9元中成藥部分
43636六味地黃丸蜜丸9g0.76元中成藥部分
43736六味地黃丸蜜丸36g3.1元中成藥部分
43836六味地黃丸蜜丸40g3.4元中成藥部分
43936六味地黃丸蜜丸54g4.6元中成藥部分
44036六味地黃丸蜜丸60g5.1元中成藥部分
44136六味地黃丸蜜丸72g6.1元中成藥部分
44236六味地黃丸蜜丸90g7.6元中成藥部分
44336六味地黃丸蜜丸120g10.2元中成藥部分
44436六味地黃丸水丸5g0.99元中成藥部分
44536六味地黃丸水丸6g1.2元中成藥部分
446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200丸9.1元中成藥部分*△
447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0丸0.51元中成藥部分
448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2丸0.61元中成藥部分
449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48丸2.3元中成藥部分
450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75丸3.5元中成藥部分
451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80丸3.8元中成藥部分
452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90丸4.2元中成藥部分
453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20丸5.6元中成藥部分
454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80丸8.2元中成藥部分
455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92丸8.7元中成藥部分
456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216丸9.8元中成藥部分
457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240丸10.8元中成藥部分
458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300丸13.4元中成藥部分
459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360丸16元中成藥部分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爲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六味地黃丸爲方名,同名方約有4首。常用方爲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中記載的滋補肝腎,並補脾陰的著名補陰方劑

六味地黃丸源於張仲景腎氣丸,但實質上出自崔氏八味丸,比張仲景要早一些,因記載於《金匱要略方論》中,多被稱爲金匱腎氣丸錢乙腎氣丸的基礎上去掉偏於補陽藥物桂枝附子,形成六味地黃丸。地八山山四,苓澤丹皮三,爲經典組方及用量的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規定六味地黃丸處方組成爲:熟地黃160g,山茱萸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和澤瀉60g,粉碎成細粉,每100g粉末加煉蜜80—11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成藥的藥典標準。

5 小兒藥證直訣》方之六味地黃丸

實驗研究:本方能增強體力,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腎功能,有降壓、降血脂作用[1]。此外,在接種移植腫瘤的初期,可增強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動物的存活時間[1]。臨牀研究:本方具有降低食管癌變的效應[1]

方劑無論是單味藥的藥理分析,還是整體研究,其治療機理是一致的,有免疫調節和增強作用,對心血系統有積極影響,同時有抗腫瘤作用以及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對上述各適應證有一定治療作用[2]。但對於肺結核腎結核,因該方劑中只有澤瀉有抗結核桿菌作用,力度太小,是否還有其他抗結核作用有待進一部研究,因此建議治療時應配合現代醫學抗結核藥物治療[2]

5.1 別名

原名地黃丸,又名六味丸[2]

5.2 組成

熟地黃八錢,山茱萸肉、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錢[2]

熟地黃24g、山茱萸12g、山藥12g、牡丹皮9g、茯苓9g、澤瀉9g[3]

熟地黃八錢,山萸肉、幹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4]

5.3 製法

上藥爲末,煉蜜爲丸,梧桐子[4]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4]

5.4 功用主治

主治肝腎陰虛腰膝痠軟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小兒囟開不合盜汗遺精,或骨蒸潮熱,或足心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紅少苔,脈細數者;近代也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病肺結核神經衰弱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結核功能性子宮出血惡性腫瘤等屬於肝腎陰虛[4]

具有滋補肝腎之功效[4][4]。主治:

1.肝腎陰虧證[4]。症見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4]

2.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等病症[4]

5.5 用法用量

每服三丸,空腹溫開水送下[4]

每服三丸,空心溫水化下[4]

5.6 方解

方中熟地滋腎填精爲君藥;以山萸肉養肝腎而澀精、山藥補益脾腎固精臣藥,三藥同用,以達到三陰並補之功;並配以茯苓淡滲脾溼,助山藥益脾,且防山藥斂邪,澤瀉清泄腎濁,防熟地之滋膩斂邪,且可清降腎中虛火丹皮清泄肝火,制山萸肉之溫,且防酸澀斂邪,共爲佐使藥[4]。各藥合用,三補三瀉,大開大合,使滋補而不留邪,降泄而不傷正,乃補中有瀉,寓瀉於補,相輔相成之劑[4]

腎爲先天之本腎陰不足,則變生諸證[5]。腰爲腎之府腎主骨生髓,齒爲骨之餘,腎陰不足則骨髓不充,故腰膝痠軟無力,牙齒動搖;腦爲髓之海,腎陰虧損,不能生髓充腦,故頭暈目眩腎開竅於耳腎陰不足,精不上乘,故耳鳴耳聾腎藏精,爲封藏之本腎陰虛相火內擾精室,故遺精陰虛內熱,甚者虛火上炎,故骨蒸潮熱消渴盜汗舌紅少苔,脈沉細數等[5]。小兒囟門不合,亦爲腎虛生骨遲緩所致[5]。治宜滋陰補腎爲主,適當配伍虛熱之品[5]。方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爲君藥[5]山萸肉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山藥益脾陰,亦能固精,共爲臣藥[5]。三藥相配,滋養肝脾腎,稱爲“三補”[5]。但熟地黃的用量是山萸肉山藥兩味之和,故以補腎陰爲主,補其不足以治本[5]配伍澤瀉利溼泄濁,並防熟地黃之滋膩戀邪;牡丹皮清泄相火,並制山萸肉之溫澀;茯苓淡滲脾溼,並助山藥之健運[5]。三藥爲“三瀉”,滲溼濁,清虛熱,平其偏勝以治標,均爲佐藥[5]。六味合用,三補三瀉,其中補藥用量重於“瀉藥”,是以補爲主;肝脾腎三陰並補,以補腎陰爲主,這是本方的配伍特點[5]

5.7 運用

1.本方是治療肝腎陰虛的基礎方[5]。臨牀上以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爲證治要點[5]

2.加減法:加黃柏知母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旺;加五味子都氣丸,主治腎陰虛氣喘呃逆之證;加杜仲牛膝桑寄生,治腎虛腰膝痠痛;若小便頻數,則去澤瀉,加益智仁覆盆子;若肝血虛,則加入當歸白芍[5]。兼有脾虛氣滯者,加焦白朮砂仁陳皮等以防礙氣滯[6]

3. 使用注意脾虛泄瀉者慎用[6]

5.8 現代適應

[6]

適應證: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徵等屬腎陰虛弱者。

5.8.1 結核

結核病已被世界組織於1993年宣佈處於全球緊急狀態。該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傳染傳染病傳染源結核患者,通過咳嗽、吐痰、說話等方式把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微滴排到空氣中,當人體抵抗力低下時,吸入的微滴含結核分枝桿菌數量多、毒力大時,該菌即會在肺泡巨噬細胞內外生長繁殖,這部分肺組織即出現炎性病變,稱爲原發病竈。原發竈中的結核分枝桿菌沿着肺內引流淋巴管到達肺門淋巴結,引起淋巴結腫大,即形成原發性結核。原發竈繼續擴大,可直接或經血流播散到鄰近組織器官發生結核病。人體原發結核通過細胞介導的免疫系統結核分枝桿菌產生特異性免疫使原發結核鈣化、纖維化,結核桿菌大部分被消滅,是其良性過程,但仍有少量的分枝桿菌沒被消滅,處於休眠期,在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可重新生長繁殖而發生結核病。其主要病理變化是炎性滲出、增生和乾酪壞死。臨牀上主要表現爲乏力盜汗午後潮熱體重減輕、咯血胸痛咳嗽咳痰等,肺外結核則除全身中毒症狀外,還有相應器官組織病變的相應症狀和體徵。

5.8.2 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僅少數是由急性腎炎發展所致,其病因多爲免疫介導的炎症。其中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也佔重要地位。首先是免疫反應,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內源性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在血循環中形成免疫複合物,在某些情況下免疫複合物沉積或被腎小球捕捉並激活炎症介質導致腎炎產生;多個抗原抗體分子形成網絡狀腎小球免疫複合物,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吞噬功能和(或)腎小球系膜清除功能降低及補體成分功能缺陷等原因使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而患病;血循環中的遊離抗體與腎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種植的腎小球的外源性抗原相結合在腎小球的局部形成腎小球免疫複合物,並導致腎炎。若原位腎小球免疫複合物循環免疫複合物不能被機體清除或機體針對腎小球免疫複合物免疫球蛋白產生自身抗體則導致病變並持續和進展;同時細胞免疫在某些類型的腎炎病機制中也有重要作用。其次免疫反應需引起炎症反應才能導致腎小球損傷炎症反應炎症細胞可產生炎症介質炎症介質又可趨化、激活炎症細胞,各種炎症介質間又相互促進或制約,形成十分複雜的網絡關係,造成腎小球炎症病變。主要炎症細胞包括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血小板;主要炎症介質包括補體凝血纖溶因子、血管活性胺、白細胞三烯、激肽,近年又發現許多新的炎症介質,如活性氧等自由基、活性氮、血管活性肽、前列腺素類、血管活性胺、細胞黏附因子等。

5.8.3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最常見的原因是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raves病),目前公認本病的發生自身免疫有關,但免疫系統功能異常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主要有下述學說:①免疫耐受系統障礙。胸腺或外周環節清除自反應T細胞功能喪失,導致這類自反應T細胞攻擊甲狀腺組織。②甲狀腺細胞表面免疫相關性蛋白的異常表達,使其成爲抗原遞呈細胞,誘發和加重針對甲狀腺自身免疫反應。③由遺傳背景決定的特異性抑制T細胞功能缺陷,導致輔助性T細胞B細胞功能增強。同時環境因素及感染因素也參與該疾病的發生。主要病理改變爲甲狀腺瀰漫性腫大,濾泡上皮細胞增生及淋巴細胞浸潤。臨牀主要表現爲高代謝綜合徵如多食、善飢乏力精神神經改變如焦慮、易怒、失眠、好動;心血系統可出現心悸氣短、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等,還可有消化肌肉骨骼、造血、生殖系統功能異常。主要體徵是甲狀腺瀰漫性腫大及突眼。

5.8.4 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瞭,目前公認糖尿病不是單一病因所致的疾病,而是復合病因引起的綜合徵。發病與遺傳自身免疫環境因素有關。從胰島β細胞合成和分泌胰島素經血循環到達體內各組織器官靶細胞,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引發細胞物質代謝效應,在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異常均可導致糖尿病糖尿病代謝紊亂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生物活性或其效應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臨牀主要表現爲易飢、多食、口渴、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

5.8.5 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包括兩種:①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由於機體受內部或外部因素如精神緊張、代謝紊亂、氣候驟變等因素影響,通過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調節或靶細胞效應異常而致月經失調。子宮內膜主要表現爲:組織脆性增加,子宮內膜脫落不完全至修復困難、血量結構功能異常、凝血纖溶異常,臨牀表現爲月經週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經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②排卵月經失調,是由於月經週期中有卵泡發育排卵,但黃體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黃體早衰退,導致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主要病理是子宮內膜腺體呈分泌不良,間質水腫不明顯或腺體與間質發育同步,臨牀主要表現爲月經週期縮短。另一種是由於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功能紊亂或溶黃體機制異常引起黃體萎靡不全,導致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臨牀主要表現爲月經週期延長,經期延長達9~10日,且出血量多。

5.8.6 高血壓

高血壓一般分爲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一般所說的高血壓病是指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臨牀綜合徵,常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精神緊張,超負荷腦力勞動,高鹽、低鈣、高蛋白飲食以及飲酒等有關。發病機理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認識,目前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一是交感神經系統活性亢進,導致去甲腎上腺素血管加壓素血管緊張素等各種神經遞質濃度及活性異常,使周圍小動脈緊張性增加,阻力增強;二是腎性水鈉瀦留如腎小球病變等導致周圍血管阻力增強;三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導致周圍小動脈收縮;四是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如鈉泵、鈣泵活性降低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Na+Ca2+增高,使血管阻力增強;五是胰島素抵抗導致繼發性胰島素血癥,進而腎水重吸收增強,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亢進,從而導致血壓升高。主要病變爲小動脈壁肥厚、管腔變窄,以致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導致高血壓腦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腦血管病腦出血腦梗死視網膜動脈痙攣、滲出和出血,腎小球動脈纖維化和硬化發生功能衰竭。

5.8.7 腎結核

腎結核部分是由腎外結核竈如肺結核經血行播散至腎臟,部分是由前列腺附睾結核逆行擴散所致,血行播散者多在腎實質形成病竈,逆行擴散者多在腎盂腎盞形成病性。臨牀上早期多見於雙側腎臟,以後大多數爲單側,發病緩慢,早期無特殊不適,以後出現尿頻尿血、尿痛等症狀,大多數血尿爲終末血尿,少數爲全程血尿

5.8.8 中心性視網膜

中心性視網膜炎即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該病多見於青年,主要病因視網膜色素上皮水平的“泵功能”不足和屏障功能損害,使網膜感覺層漿液性脫離脈絡膜毛細血管的原發病變也可參與發病,此外與內源性糖皮質激素的水平增高有關。臨牀主要表現爲眼前有暗影,視物變形視力下降。多數月內可自愈,僅少數長期反覆發作。臨牀無特殊藥物治療,禁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5.8.9 更年期綜合徵

更年期綜合徵圍絕經期綜合徵。該病是指圍繞絕經的一段時間,包括從接近絕經年齡或出現與絕經有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牀特徵起,至最後一次月經後1年,是由於性激素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身體及精神心理症狀。主要內分泌變化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低水平的雌激素依靠腎上腺皮質卵巢周圍組織轉化;絕經過渡期黃體功能不全,孕酮分泌減少,絕經後分泌消失;絕經過渡期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呈波動型,黃體生成素仍在正常範圍,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誘導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增加,使垂體釋放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增加,抑制素減少,同時抑制下丘腦分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使催乳素水平升高;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增加,抑制素下降。雄激素絕經總體水平下降,其中雄烯二酮主要來源於腎上腺。臨牀主要表現爲月經紊亂,血管功能穩定精神神經症狀,心血管疾病,骨礦含量改變及骨質疏鬆

5.9 藥理作用

[7]

5.9.1 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熟地及六味地黃丸可通過減弱、阻斷環磷酰胺地塞米松的某些作用環節起到保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對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DNA、蛋白質合成以及IL-2的產生都有明顯地增強作用,說明該品有增強免疫功能作用;動物實驗證地黃能對抗因連續服用地塞米松後所致血漿皮質酮濃度下降,並能防止腎上腺皮質萎縮,其水提取物能使外周血T淋巴細胞顯著增加,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臣藥山茱萸對於因化療及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並有抗組胺作用山茱萸糖類有促進免疫反應作用山茱萸水煎劑對體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強作用,但降低T淋巴細胞功能山藥具有脫敏作用,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其水煎醇沉物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功能,增加末梢血ANAE陽性T淋巴細胞數,促進血清溶菌素生成;山藥水煎劑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加脾臟重量。使藥茯苓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均有增強作用茯苓多糖及羥乙基茯苓多糖可使淋巴細胞毒性增加20~28倍,使淋巴細胞轉化率明顯上升,使免疫球蛋白IgG含量顯著上升;茯苓多糖可使巨噬細胞吞噬率明顯提高,並能拮抗免疫抑制劑對巨噬細胞免疫抑制作用;羥甲基茯苓多糖可使胸腺淋巴結重量增加;茯苓素對免疫功能有調節作用,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但對PHA、LPS、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轉化及脾細胞抗體產生能力均有顯著抑制作用牡丹皮所含的丹皮酚對Ⅰ~Ⅳ型變態反應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強單核巨噬細胞功能丹皮苷可明顯促進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T淋巴細胞產生IL-2,還可促進LPS誘導的B淋巴細胞增殖反應以及巨噬細胞產生IL-1。給動物灌服六味地黃丸5g/(kg.周),發現環磷酰胺地塞米松抑制的小鼠胸腺脾臟重量減輕,血清特異性抗體水平下降,淋巴細胞轉化功能降低3項指標均能恢復並接近正常水平;同時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水平下降及血中ANAE+淋巴細胞比率降低也提高至正常水平。該方劑確實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作用

5.9.2 心臟心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地黃有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弱的心臟作用更強,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足,並有利尿和降血壓作用,其降壓作用地黃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降低有關。臣藥山萸肉利尿及降血壓作用山茱萸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臟效率,擴張外周血管,明顯增強心臟泵血功能而使血壓回升,能使失血性休克血壓迅速回升;山茱萸具有明顯抗心律失常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黏滯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對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肺栓塞對抗作用使藥澤瀉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對多種高血壓模型均有持續但較弱的降壓作用;能干擾內源性膽固醇甘油三酯吸收,加速甘油三酯水解;澤瀉水提取物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牡丹皮所含丹皮酚能阻滯Ca2+內流及抗氧化,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流變學,減少TXA2生成;丹皮酚抑制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牡丹皮水煎劑具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其所含芍藥苷對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可防止微血栓形成茯苓各種提取物均可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而且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實驗進一步證明上述分析的正確性,服六味地黃丸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改善腎功能,降低病死率,而且有較強的降血脂作用

5.9.3 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熟地無論單味使用或與他藥配伍均有對抗地塞米松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抑制作用,減輕糖皮質激素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形態的影響,使血漿皮質酮濃度升高;該藥還能顯著改善甲亢陰虛患者交感腎上腺素神經興奮症狀,使血漿cAMP含量趨向正常;有報道懷慶熟地黃甲亢陰虛大鼠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血漿T3、T4醛固酮濃度均有顯著的改善,能使T3下降,T4恢復正常;熟地黃還有降血糖作用,其機理尚待研究;地黃還能顯著加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從而起到鎮靜作用臣藥山萸肉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作用,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記憶力,增強抗疲勞、抗缺氧能力山藥有降血糖作用使藥澤瀉也有降血糖作用牡丹皮所含牡丹酚中樞抑制作用,因而具有鎮靜、鎮痛和解作用;對短暫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可減輕缺血再灌注後的炎性反應,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茯苓所含茯苓素對Na+-K+-ATP酶和細胞中的ATP酶有顯著的激活作用,有與醛固酮拮抗劑相似作用,因而可產生強大的利尿作用,因而具有促進水鹽代謝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還有中樞抑制作用,因而具有鎮靜作用茯苓所含三萜化合物乙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均可使胰島素分化誘導活性增強。臨牀發現地黃山藥澤瀉茯苓等治療糖尿病可使血糖恢復正常,症狀消失,療效短、效果顯著,單用地黃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總有效率可達100%,治療席漢綜合徵療效顯著。這些均說明該方劑神經內分泌系統有調節功能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則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生長激素等一定會得到充分的調節,同時發現六味地黃丸確實有抗應激促皮質激素作用。這可能是該方劑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無排卵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徵的主要機理,對中樞視網膜炎則可能與茯苓激活Na+-K+-ATP酶有關。動物實驗證六味地黃丸能改善神經系統性腺功能

5.9.4 腫瘤的影響

君藥地黃有抗腫瘤作用臣藥山萸肉抑制腹水癌細胞,對於因化療及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使藥茯苓可通過直接細胞毒作用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監測系統而有抗腫瘤作用茯苓多糖茯苓素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白血病L1210細胞DNA合成;茯苓素還能與腫瘤細胞膜核苷轉運蛋白結合,抑制核苷轉運,高濃度時使癌細胞破壞;羧甲基茯苓多糖抑制宮頸癌LL14生長牡丹皮也有抗腫瘤作用。對六味地黃丸進行抗腫瘤研究,證明該方劑突變及癌變均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六味地黃丸抑制某些化學致癌物質的誘瘤作用,使接受化學致癌物質的動物脾臟淋巴小結生髮中心增生活躍,刺激骨髓細胞淋巴組織增生,增強荷瘤動物機體的單核吞噬系統的吞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荷瘤動物的甲狀腺功能,降低蛋白分解,提高荷瘤動物血清白/球蛋白的比例,從而對腫瘤的形成和荷瘤動物的生存具有一定影響。

5.9.5 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

君藥熟地黃作用垂體腎上腺軸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激素發揮抗炎作用外,還有直接消除炎症水腫作用臣藥山茱萸通過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炎症的滲出、水腫、肉芽腫等不同階段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藥牡丹皮對Ⅱ、Ⅲ型變態反應引起的免疫性炎症抑制作用使藥澤瀉水煎劑有直接抗炎作用,對炎症水腫及肉芽腫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牡丹皮總苷、丹皮酚均有抗炎作用,可直接對抗炎性介質,抑制PGE2合成及WBC遊走,對炎症毛細血管透性增加及水腫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不僅有抗炎作用,同時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狀。對六味地黃丸的整體研究進一步證實該方劑有抗肉芽腫增生等作用

君藥熟地對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孢癬菌等多種真菌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臣藥山萸肉痢疾桿菌、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堇色毛癬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藥澤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抑制作用牡丹皮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肺炎球菌副傷寒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等多種細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5.10 歌訣

六味地黃益腎肝,山藥茱萸澤苓丹;小兒囟門閉合眩暈遺精腰膝軟[7]

5.11 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

6 證治準繩·女科》卷四方之六味地黃丸

6.1 別名

加味地黃丸

6.2 組成

熟地黃4兩,山茱萸肉2兩,山藥2兩,牡丹皮1兩5錢,白茯苓1兩5錢,澤瀉1兩,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兩,蘄艾葉(去筋,醋煮)5錢。

6.3 主治

證治準繩·女科》卷四之六味地黃丸主治婦人經事不調,即非受孕,縱使受之,亦不全美;腎經虛火妊娠吐衄。

6.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白沸湯送下。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6 附註

加味地黃丸(《濟陰綱目》卷六)。

6.7 摘錄

證治準繩·女科》卷四

7 六昧地黃丸中毒

主要成分: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白茯苓、幹山藥澤瀉。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用於腎陰虧損、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盜汗遺精消渴失血失聲虛火牙痛小便淋漓、肝陽不足等症狀[8]

7.1 不良反應表現

患者多次服用藥後可出現過敏反應。表現爲蕁麻疹頭昏加重,面部發熱、瘙癢、噁心,全身不適等。[8]

7.2 治療

六昧地黃丸中毒的治療要點爲[8]

抗過敏及對症治療

8 六昧地黃丸的化學成分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六味中藥組成,每味中藥都含有複雜的化學成分,複方的化學成分不僅僅是六味中藥成分的簡單加和。對化學成分的深刻認識,爲該方的質量評價和控制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新峯等首次建立了六味地黃丸及其拆方的液相色譜一電噴霧電離一質譜一質譜分析法和毛細管電泳電噴霧電離一質譜一質譜分析法,分別定性分析了31種、34種化學成分。

1997年,留日歸國學者王喜軍教授正式提出了“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的概念及理論,該理論的提出爲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實踐,該理論方法的應用爲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個科學平臺。大鼠灌胃給予六味地黃丸後,從血中檢測到11個人血成分,其中7個爲原型成分,4個爲新生代謝產物,通過對人血成分的含量變化分析,闡釋了該方協同增效的配伍意義。

9 六味地黃丸藥理學藥效學研究

六味地黃丸方出名門,爲滋補腎陰的代表方。自創方以來,在中醫臨牀上被廣泛應用。近年來,隨着臨牀應用範圍的擴大,其藥理研究也不斷深入,現對其現代藥藥效研究進行扼要概括。

9.1 免疫系統的影響

很多研究表明,六味地黃丸能夠調節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功能。研究者們通過臨牀觀察、動物實驗等相關手段,證實該複方可以改善紅細胞免疫黏附調節因子的功能抑制腫瘤進展   ,糾正和防治創傷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預防燙傷後過度炎症反應,改善自身免疫疾病的病理變化,增強氫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   ,拮抗糖皮質激素誘導脾T淋巴細胞凋亡  ,抑制糖皮質激素引起的淋巴細胞凋亡,提高糖皮質激素腎陰虛小鼠模型的免疫功能

9.2 腎臟功能的影響

六味地黃丸可以保護腺嘌呤所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大鼠的腎臟功能,明顯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cRF)病人的腎臟功能,抗阿黴素性大鼠腎綜合徵的氮質血癥、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六味地黃丸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徵能夠協助消退水腫、減少尿蛋白,並能減輕向心性肥胖股骨壞死,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模型大鼠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治療某些與系膜增殖相關腎小球腎炎‘如],能夠保護老年性高血壓患者腎臟

9.3 延緩衰老作用

六味地黃丸可以增強腎陰虛小鼠抗應激及促進抗體生成  ,並減輕腎陰虛模型大鼠巨噬細胞Ia抗原表達率的抑制  ,提高環磷酰胺所致特異性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T細胞數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降低過氧化脂質(LPO)的含量,顯著延長家蠶齡期,改善大腦細胞膜脂質過氧化損傷,通過迷宮實驗、骨髓細胞實驗、卵巢功能研究等,證明該方具有延緩衰老作用

9.4 骨骼系統的影響

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六味地黃丸能夠減緩軟骨細胞凋亡,提高骨礦物質鈣、磷的含量,增加股骨去脂乾重、灰重,改善骨骼對抗外力的衝擊能力,預防骨折發生

9.5 對血脂血糖血壓的影響

六味地黃丸能夠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含量,提高小鼠肝糖元水平,改善高血脂模型大鼠的總膽固醇水平和肝脂肪含量,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

9.6 其他

研究人員還發現,六味地黃丸除了上述作用外,還具有一定抗腫瘤抑制全血發光、保肝、抑制黑素細胞、提高微量元素含量對生殖系統作用等。由此可見,六味地黃丸可以全面調節機體的各個方面,充分反映了中醫藥的“整體觀念”。

10 六味地黃丸藥典標準

10.1 品名

六味地黃丸

Liuwei Dihuang Wan

10.2 處方

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10.3 製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35~50g與適量的水,制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10.4 性狀

本品爲棕黑色的水蜜丸、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10.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山藥)。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菌絲無色,直徑4~6μm(茯苓)。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熟地黃)。草酸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個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酒萸肉)。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羣;內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較厚,木化,有稀疏細孔溝(澤瀉)。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細;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硅藻土4g,研勻。加乙醚40ml,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丙酮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水蜜丸6g,研細;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硅藻土4g,研勻。加乙酸乙酯40ml,加熱迴流2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約0.5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澤瀉照藥材0.5g,加乙酸乙酯4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12:7: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0.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0.7 含量測定

10.7.1 酒萸肉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0.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四氫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36nm,柱溫爲40℃。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10.7.1.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0.7.1.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水蜜丸或小蜜丸,切碎,取約0.7g,精密稱定;或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15分鐘使溶散,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4g,內徑爲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脫,收集流出液及洗脫液,蒸乾,殘渣加50%甲醇適量使溶解,並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0.7.1.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酒萸肉以馬錢苷(Cl7H26O10)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7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5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4.5mg。

10.7.2 牡丹皮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0.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70:3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峯計算應不低於3500。

10.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0.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水蜜丸或小蜜丸,切碎,取約0.3g,精密稱定;或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取約0.4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4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0.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丹皮酚(C9H10O3)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9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7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6.3mg。

10.8 功能與主治

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10.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0.10 規格

蜜丸每丸重9g

10.11 貯藏

密封

10.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1 六味地黃丸(濃縮丸)藥典標準

11.1 品名

六味地黃丸(濃縮丸)

Liuwei Dihuang Wan

11.2 處方

熟地黃120g、酒萸肉60g、牡丹皮45g、山藥60g、茯苓45g、澤瀉45g

11.3 製法

以上六味,牡丹皮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性成分;藥渣與酒萸肉20g、熟地黃茯苓澤瀉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煎液濾過,濾液合併,濃縮成稠膏;山藥與剩餘酒萸肉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與上述稠膏和牡丹皮揮發性成分混勻,制丸,乾燥打光,即得。

11.4 性狀

本品爲棕褐色或亮黑色的濃縮丸;味微甜、酸、略苦。

11.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酒萸肉)。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山藥)。

(2)取本品5g,研細,加乙醚2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幹,殘渣丙酮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10g,研細,加水100ml,溫熱使充分溶散,加熱至沸,放冷,用脫脂棉濾過,取濾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必要時離心),每次30ml,合併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熟地黃照藥材4g,加水60ml,煎煮30分鐘,放冷,用脫脂棉濾過,取濾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二甲苯—乙酸乙酯(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4-二硝基苯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4)取本品5g,研細,加水30ml,溫熱使充分溶散,放冷,濾過,藥渣用水30ml洗滌,用30%鹽酸溶液50ml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25ml,合併三氯甲烷液,蒸於,殘渣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山藥照藥材1g,加30%鹽酸溶液5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9:1.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5)取本品10g,研細,加水100ml,溫熱使充分溶散,加熱至沸,放冷,用脫脂棉濾過,濾液用石油醚(60~90℃)振搖提取3次,每次50ml(必要時離心),合併石油醚提取液,蒸乾,殘渣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澤瀉照藥材2g,加水50ml,煎煮30分鐘,放冷,用脫脂棉濾過,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藥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6)取本品10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正己烷0.5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茯苓照藥材2g,加乙醚3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正己烷1ml使溶解,作爲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0μl、對照藥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3: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1.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1.7 含量測定

11.7.1 酒萸肉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1.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四氫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爲流動相;柱溫爲40℃;檢測波長爲236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11.7.1.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1.7.1.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4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4g,內徑爲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脫,收集流出液及洗脫液,蒸乾,殘渣用so%甲醇溶解,並轉移至10ml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1.7.1.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酒萸肉以馬錢苷(C17H26O10)計,不得少於1.4mg。

11.7.2 牡丹皮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1.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70:3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峯計算應不低於3500。

11.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1.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4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1.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牡丹皮丹皮酚(C9H10O3)計,不得少於1.8mg。

11.8 功能與主治

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11.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11.10 規格

每8丸重1.44g(每8丸相當於飲片3g)

11.11 貯藏

密封

11.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2 六味地黃丸中藥部頒標準

12.1 劑型

濃縮丸

12.2 拼音名

Liuwei Dihuang Wan

12.3 標準編號

WS3-B-2102-96

12.4 處方

熟地黃 160g 山茱萸(制) 80g 牡丹皮 60g 山藥 80g 茯苓 60g 澤瀉 60g

12.5 製法

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藥渣與山茱萸 27g、熟地黃茯苓澤瀉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爲1.35~1.40的稠膏;山藥與剩餘山茱萸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將以上稠膏、細粉、丹皮酚混勻,制丸,乾燥打光,即得。

12.6 性狀

本品爲棕褐色的濃縮丸;味微甜、酸、略苦。

12.7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 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形。

(2)取本品 5g,研細,加乙醚20ml,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丙酮 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斑點。

12.8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2.9 含量測定

牡丹皮 取本品 1g,研細,精密稱定,用水蒸氣蒸餾,收集餾出液約450ml,置5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Ⅴ A),在274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0O3)的吸收係數(E1% 1cm)爲862計算,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丹皮酚(C9H10O3)計,不得少於0.18%。  山茱萸 取本品 5g,精密稱定,加水30ml,放置使溶散,用濾紙濾過;藥渣再用水 30ml洗滌,在室溫乾燥至鬆軟的粉末狀,於100℃烘乾,連同濾紙一併置索氏提取器內, 加乙醚適量,加熱迴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幹,殘渣石油醚(30~60℃)浸泡 2次,每次15ml(浸泡約2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適量, 微熱使溶解,定量轉移至5ml量瓶內,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與10μl,對照品溶液4μl與8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 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烘5~7分鐘,至斑點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nm,λ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 即得。  本品含山茱萸熊果酸(C20H48O3)計,不得少於0.02%。

12.10 功能與主治

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12.11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12.12 規格

每8丸相當於原藥材 3g

12.13 貯藏

密封

13 六味地黃丸(濃縮丸)介紹

13.1 藥品類型

中藥

13.2 藥品名稱

六味地黃丸

13.3 藥品漢語拼音

13.4 藥品英文名稱

13.5 成份

13.6 性狀

13.7 作用類別

13.8 適應症/功能主治

滋陰補腎。用於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遺精盜汗

13.9 規格

每8丸相當於原藥材3克

13.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13.11 禁忌

13.12 不良反應

13.13 注意事項

1.忌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服感冒藥。

3.服藥期間出現食慾不振,胃脘不適,大便稀,腹痛症狀時,應去醫院就診。

4.服藥二週後症狀未改善,應去醫院就診。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婦、小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3.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3.15 藥理作用

13.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1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2.
  2. ^ [2]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59.
  3.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56-257.
  6.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57.
  7.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57-259.
  8. ^ [8]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89.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