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實質 鍼灸學 中醫學
liáng dǎo diǎn
良導點爲皮膚上導電量較高的點爲良導點。大多與穴位位置相同。根據經絡生物電理論,認爲經絡是人體內的通電導體,穴位上的皮膚呈低電阻性。由日本學者中谷義雄首先提出。[1]
參見經絡生物電論:
經絡生物電論爲經絡實質見解之一。認爲經絡是人體內的通電導體。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我國學者張協和與日本的中谷義雄爲代表。他們的研究都集中在沿經穴部位的皮膚上可測出其低電阻性。把這些低電阻點(良導點)連成線,稱良導絡。具有循經性。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外學者進一步研究證實,經脈穴位具有特異的電學特性。並且這些特性和針刺、針麻原理以及人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有密切關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