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門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án zǎo mén

2 英文參考

Cyanophyta

3 註解

4 藍藻門分類分佈

藍藻門(Cyanophyta)植物爲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的一植物類羣。約有150屬,1500種,分佈很廣,從兩極到赤道,從高山到海洋,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大多生於淡水中或溼地上。

5 藍藻門主要特徵

植物體爲單細胞羣體或絲狀體,細胞原生質體不分化爲細胞質細胞核,而分化成中心質(centroplasm)和周質(periplasm)兩部分。中心質相當於細胞核的位置,無核膜核仁,但含有染色質,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原始核(原核)。藍藻和細菌細胞構造相同,都沒有真核,兩者均屬原核生物(Prokaryote)。周質位於中央質的四周,藍藻細胞沒有分化出載色體等細胞器。周質中有光合片層,含葉綠素a、藻藍蛋白(phycocyanin)、藻紅蛋白(phycoerythrin)及一些黃色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藍藻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粘肽(peptidoglycan),在細胞壁的外面有由果膠酸(pectic acid)和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構成的膠質鞘(gelatinous sheath)包圍。有的羣體爲公共的膠質鞘所包被貯藏物質爲藍藻澱粉(cyanophycean starch)。

6 藍藻門的繁殖

藍藻無有性生殖,主要通過細胞直接分裂的方法進行繁殖,絲狀體類型還可作斷離繁殖。斷離的絲狀體段,稱爲藻殖段(homogonium)。藻殖段是由異形胞、隔離盤或機械作用分離而形成的。藍藻除了進行營養繁殖外,有的還可以產生孢子進行無性生殖。內生孢子是由細胞內的原生質體分裂形成的,一般呈圓球形,如皮果藻屬(Dermocarpa)。外生孢子是由藻體細胞頂端處的壁破裂,順次縊縮分裂形成的孢子,如管孢藻屬(Chamaesiphon)。

7 藍藻門的代表植物

常見的藍藻有單細胞羣體的,如色球藻屬(Chroococcus),常生於溫室的花盆上或潮溼的岩石和樹幹上;微囊藻屬(Microcystis),爲浮游性羣體,夏季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危害水生植物;絲狀體的有顫藻屬、念珠藻屬及魚腥藻屬等(圖6-1)。

色球藻屬(Chroococcus)植物體爲單細胞羣體。單細胞時,細胞爲球形,外被固體膠質鞘。羣體是由兩代或多代的子細胞在一起形成的。每個細胞都有個體膠質鞘,同時還有羣體膠質鞘包圍着。細胞呈半球形,或四分體型。

顫藻屬 (Oscillatoria) 植物體是由一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不分枝,常叢生或形成團塊,膠質鞘無或不明顯。絲體能前後伸縮或左右擺動,因而得名。絲體中常被中空雙凹形的死細胞所隔開,也產生膠化膨大、雙凹形的隔離盤,兩個死細胞隔離盤之間的這一段稱爲藻殖段,並以藻殖段進行繁殖。多生於有機質豐富的溼地或淺水中。

念珠藻屬(Nostoc) 絲狀體念珠狀,有的外有公共的膠質鞘包被而形成片狀體。細胞圓球形,絲體上有異形細胞和厚壁孢子。以藻殖段進行繁殖。本屬的地木耳髮菜葛仙米等可供食用。

魚腥藻屬(Anabeana) 與念珠藻屬很相近。絲狀體單一或成團,細胞圓形,厚壁孢子圓筒形,無公共膠質鞘。滿江紅魚腥藻(A. azollae Strasb.),爲一種着名的固氮藍藻,它和一水蕨類植物滿江紅(又叫紅萍或綠萍)共生在一起(葉中),爲水稻田的速生綠肥植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