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蔘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kǔ shēn gāo

2 聖濟總錄》卷十八:苦蔘膏

2.1 處方

苦蔘1分,鹽1分。

2.2 製法

上爲末,先以酒1升,煎至4合,入藥2味攪勻,慢火再煎成膏

2.3 功能主治

白癜風

2.4 用法用量

每用先以生布揩患處令赤,塗之。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八

3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苦蔘膏

3.1 處方

苦蔘5兩,艾葉2兩,青葙子3兩,甘草(炙,銼)3兩。

3.2 製法

上先以青葙甘草爲細末,次用水5升,煎苦蔘艾葉成膏,量多少去滓,入二味藥末,和作梃子,長1寸,如箸許大,曬乾

3.3 功能主治

小兒疳(匿蟲)蝕下部。

3.4 用法用量

塗豬脂納下部,1日2次。蟲出盡爲度。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4 解圍元藪》卷四

4.1 方名

苦蔘膏

4.2 組成

新鮮苦蔘10斤(銼片)。

4.3 主治

大麻風隱疹,攣瘓。

4.4 用法用量

每用1匙,以白湯或酒化下。

4.5 製備方法

老酒1壇浸之,春5、夏3、秋7、冬9日,取出,曬乾爲末,加紫浮萍5兩,用蒼耳自然汁10碗煎熟,加白蜜5-6斤,同煉成膏,入參、萍末和勻,瓷瓶收貯。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