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kuài pí yǐn
當歸1錢,建曲1錢,夏曲1錢,老蘇梗4分,赤苓塊2錢,丹皮8分,藿梗6分,淡乾薑2分,炙草3分。
產後痢。
照服2劑。加大生地1錢5分(薑汁炒炭)、淮藥2錢、廣皮7分、丹蔘2錢、砂仁殼4分、冬瓜皮8分、白蔻肉4分、大南棗2枚,再4劑,取和解而愈。
《古方匯精》卷三
快脾飲
香茸、紫蘇、草果(去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炒)、青皮(去瓤)、陳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湯泡7次)、麥糵(炒)、烏梅(去核)各等分。
伏暑傷脾,寒熱往來。
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
秋間,去香茸,加乾薑半兩同煎。
上爲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