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巨吻棘頭蟲病(macracanthorhynchiasis)是豬巨吻棘頭蟲(Macrocanthorhushirudinaceus)寄生於小腸所致。屬人畜共患寄生蟲病。
患者可有陣發性腹痛、腹瀉、消瘦、貧血,以及噁心、嘔吐、失眠、夜驚等神經精神症狀。少數可有腸穿孔或腸梗阻,部分病人可捫及腹部包塊。患者以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爲主。發病季節多在6~11月間。
9 流行病學
豬是重要的傳染源,人傳播的意義不大。天牛和棕色鰓金?等甲蟲既是棘頭蟲的中間宿主,又是其傳播媒介。人可通過吞食中間宿主或棘頭體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受染。在流行區,兒童有燒喫、烤喫甚至生喫天牛、金?的習慣,所以患者以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爲主。在遼寧、山東、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海南、四川、吉林、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有病例報道,遼寧部分地區呈地方性流行,發病季節多在6~11月間。
10 巨吻棘頭蟲病的病因
豬巨吻棘頭蟲的成蟲呈乳白色或淡紅色,體表有明顯的橫皺紋,尤其體前部爲甚。圓柱形,前端粗大,後端漸細,尾端鈍圓。整條蟲體由吻突、頸部和軀幹三部分組成。吻突呈球形,可伸縮,其周有5~6排尖銳透明的吻鉤,每排6個,呈螺旋形排列。頸部短,圓柱形,與吻鞘相連。無口及消化道,營養物質自體表吸收。雌蟲大小約爲(20~65)cm×(0.4~1.0)cm,雄蟲大小約爲(5~10)cm×(0.3~0.5)cm。蟲卵呈卵圓形,深褐色,大小約爲(67~110)μm×(40~65)μm,卵殼厚,由三層組成,成熟蟲卵內含一個幼蟲——棘頭蚴(圖1)。成蟲寄生豬小腸內,卵隨糞排出,能在土壤中生存數月之久。卵被金?子、天牛等甲蟲吞食後,穿透腸壁入體腔形成囊胞,2~3月後發育爲傳染期幼蟲(棘頭體),被豬吞食後,經2~3月成熟產卵。人可因偶然吞食中間宿主或棘頭體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受染,但人不是該蟲的適宜宿主,故在人體內,棘頭蟲大多不能發育成熟和產卵。
12 巨吻棘頭蟲病的臨牀表現
巨吻棘頭蟲病的症狀輕重和寄生的蟲數有關,多數爲1條。患者可有陣發性腹痛、腹瀉、消瘦、貧血,以及噁心、嘔吐、失眠、夜驚等神經精神症狀。少數可有腸穿孔或腸梗阻,部分病人可捫及腹部包塊。
18 預後
巨吻棘頭蟲病一般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