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嚴氏濟生方》卷五方之決明子散
3.1 組成
草決明、石決明、黃芩、菊花、甘草、赤芍藥、石膏、川芎、羌活、木賊、蔓荊子各等分[1]。
黃芩1兩,甘菊花(去枝梗)1兩,木賊1兩,決明子1兩,石膏1兩,赤芍藥1兩,川芎1兩,川羌活1兩,(去蘆),石決明1兩,甘草1兩,蔓荊子1兩。
3.2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五方之決明子散主治赤翳,或瞳仁上如凝脂色,無淚或有淚,時有澀痛[1]。
風熱毒氣上攻,眼目腫痛,或卒生翳膜,或眥出胬肉,或癢或澀,羞明多淚,或始則昏花,漸成內障,及一切暴風客熱。
3.3 用法用量
3.4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1]。
4 《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之決明子散
4.1 組成
決明子、黃連、升麻、枳殼(麩炒)、玄蔘各一兩,黃芩七錢半,車前子、梔子仁、地膚子、人蔘各半兩[1]。
4.2 製法
上藥爲粗末[1]
4.3 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太平聖惠方》卷十方之決明子散
5.1 組成
決明子1兩,川升麻1兩,黃柏(銼)1兩,秦皮1兩,川芒消1兩,蕤仁半兩,黃連1兩半(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5.2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十方之決明子散主治傷寒熱毒氣攻眼,生赤脈白翳,澀痛不可忍。
5.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5.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6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方之決明子散
6.1 處方
決明子1兩,川升麻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柴胡(去苗)1兩,梔子仁1兩,車前子1兩,細辛1兩,防風(去蘆頭)1兩,黃連(去須)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6.2 製法
上藥爲粗散。
6.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方之決明子散主治客熱衝眼,赤多淚出,生瘡。
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6.5 使用注意
忌炙煿熱酒面。
6.6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
7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方之決明子散
7.1 處方
決明子1兩,梔子仁1兩,地膚子1兩,茺蔚子1兩,藍葉1兩,川樸消1兩,川升麻1兩,石膏2兩。
7.2 製法
上爲散。
7.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方之決明子散主治眼赤腫,痛不可忍,欲生翳者。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太苦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7.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
8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方之決明子散
8.1 處方
決明子 地膚子 細辛 白芷 桂心 車前子各90克 柏子仁60克 防風60克(去蘆頭)川椒120克(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8.2 製法
上藥搗細羅爲散。
8.3 功能主治
8.4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
8.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
9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方之決明子散
9.1 處方
決明子1兩,黃連1兩(去須),川升麻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玄蔘1兩,黃芩1兩,車前子半兩,梔子仁半兩,地膚子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
9.2 製法
上爲散。
9.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方之決明子散主治眼中卒生翳膜,視物昏暗,及翳覆裹瞳仁。
9.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9.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
10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方之決明子散
10.1 處方
決明子1兩,甘菊花1兩,青葙子1兩,羚羊角屑1兩,芎藭1兩,犀角屑1兩,玄蔘1兩,黃芩1兩,茯神1兩,梔子仁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0.2 製法
上爲散。
10.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方之決明子散主治肝臟風熱,眼目昏暗,並澀痛。
10.4 用法用量
10.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
11 《普濟方》卷八十引《太平聖惠方》之決明子散
11.1 處方
決明子1兩,川升麻1兩,地骨皮兩,柴胡(去苗)1兩,葳蕤半兩,玄蔘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11.2 製法
上爲粗散。
11.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八十引《太平聖惠方》之決明子散主治肝膈熱毒,眼生釘翳。
11.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鍾,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11.5 摘錄
12 《聖濟總錄》卷一八一方之決明子散
12.1 處方
決明子1兩半,車前子1兩半,梔子仁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
12.2 製法
上爲散。
12.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八一方之決明子散主治小兒眼赤,或生翳膜,或眼常合不開。
12.4 用法用量
1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一
1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