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myopia with heart yang deficiency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近視·心陽虛證(myopia with heart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心陽不足,以視近清楚,視遠模糊,全身無明顯不適,或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脈弱爲常見症的近視證候[1]。
5 證候分析
火在目而爲神光,心陽不足,目失溫煦,神光不得發越於遠處,故視近尚清,視遠模糊。心主神明,神明不足,故有失眠健忘、心煩等症[3]。面色㿠白,心悸神疲,舌淡,脈弱等皆心陽虛弱,氣血不足的表現[3]。
6 近視·心陽虛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6.1.2 方藥
近視·心陽虛證可用定志丸[備註]定志丸(《審視瑤函》):遠志、菖蒲、黨蔘、茯神。加減治療:方中遠志、石菖蒲性溫,寧心安神定志,爲主藥;人蔘、白茯苓益氣寧心安神;硃砂安心神。諸藥組方,共呈補心益氣,安神定志之功。 陽氣虛甚者,可酌情選加黃芪、炙甘草、肉桂、當歸等益氣養血溫陽。[3]
6.2 鍼灸治療
6.2.1 治法
6.2.2 選穴
以手少陰心經、眼區穴位爲主。取睛明、風池、心俞、膈俞、內關、神門穴。[3]
6.2.3 隨證配穴
伴有心悸、怔忡者,加巨闕、郄門。兼有頭痛者,加攢竹、上星。[3]
6.2.4 刺灸法
6.2.5 方義
睛明爲治眼疾的常用穴。風池爲足少陽與陽維之交會穴,補之以溫經養血明目。心俞調補心血。膈俞爲血之會穴,通經活血。內關爲手厥陰經絡穴,神門爲手少陰經原穴,兩穴安神補心。[3]
7 關於近視
近視(myopia[4])爲病名[5][6]。見《審視瑤函》。又稱能近怯遠症(見《審視瑤函》)、能近視不能遠視(見明·倪維德《原機啓微》)、近視(《目經大成》)、目不能遠視(出《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視近怯遠症[7],清代黃庭鏡《目經大成》始稱“近視”,與今名同。是指以視近物清楚,視遠物模糊爲主要表現的眼病[7][7]。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視程度較高者又有近覷之稱,俗名覷覷眼[7]。近視可因爲先天遺傳,也可因後天不注意用眼衛生所致[7]。多發於青少年時期。
近視相當於西醫學之近視眼[7]。其與遠視、散光同屬於屈光不正一類眼病[7]。
詳見近視條。
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2]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34-135.
- ^ [3]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35-237.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3.
-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73.
-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