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經直腸肌鞘結腸拖出術(soave)
這種手術不致污染腹腔,組織損傷少,可使肛門內、外括約肌、提肛肌和內臟神經、腰骶神經和骶神經叢等不受損傷,以保證排便和排尿功能。但是,粘膜容易剝破,或因兩層腸管間發生感染而引起盆腔炎、直腸穿孔或狹窄等併發症。
5 術前準備、麻醉
6 手術步驟
1.體位、顯露 同結腸直腸切除肛門外吻合術。
2.分離直腸上段 切開直腸兩側的後腹膜,避開兩側輸尿管。提起乙狀結腸,分離直腸上段。
3.環形切開直腸上段漿肌層 用0.5%普魯卡因在骨盆入口以上,環形注入乙狀結腸遠端的漿肌層內,但不要注入粘膜層。環形切開直腸上段的漿肌層,向下分離粘膜下層[圖1 ⑴]。用剪刀和浸有腎上腺素溶液的小紗布球,作銳性和鈍性分離,一直從直腸近端分離至直腸遠端,直至肛門,使粘膜下層完全裸露[圖1 ⑵~⑷]。由於腎上腺素的止血作用,一般滲血不多,只有少數小血管需要結紮。
4.切開肛管白線 擴肛後,用4把組織鉗夾住肛門白線處,拉開、顯露肛門內“粘膜”(實際是白線以上的移行上皮)。切開肛管“粘膜”一圈,向上潛行分離“粘膜”下層,使之與直腸上端向下分離的粘膜下層溝通。至此,直腸粘膜層和肌層已完全分離,使直腸壁成爲只有漿膜和肌層的鞘[圖1 ⑸]。
5.切斷乙狀結腸系膜 分離並切斷乙狀結腸系膜,結紮乙狀結腸2級血管,保留近段結腸的血運。
6.拉出巨結腸腸袢及部分近段結腸 在需切除的結腸壁上界做一縫線作爲標記,把直腸粘膜層、巨結腸和近段結腸從直腸肌鞘中拉出肛門外,一直到露出標記線爲止[圖1 ⑹]。這樣,直腸肌鞘即與近端結腸的漿膜層相貼合,術後將發生粘連。在距肛門口5~10cm處切斷近段結腸,即將巨大的乙狀結腸和直腸粘膜層切除。在近段結腸殘留內插入肛管,作荷包縫包固定。在直腸肌鞘和結腸漿膜層之間置1條香菸引流,從肛門口引出體外,以防肌鞘內積血而繼發感染。然後,間斷縫合結腸漿肌層與肛門四周皮膚,再在腹腔內間斷縫合直腸肌鞘殘端和結腸的漿肌層。縫合後腹膜,關閉腹壁各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