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枕融合內固定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4 ICD編碼

81.0102

5 概述

近年來,隨着內固定技術的不斷髮展,頸枕後路內固定系統不斷改進,在正確選用內固定的基礎上行植骨融合術對術後恢復有諸多益處,並允許術後做MRI檢查。臨牀常用的有Cervifix系統、Summit系統。枕頸融合內固定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6.1.1.2-1~3.26.1.1.2-3)。

6 適應

枕頸融合內固定術適用於:

1.寰、樞椎骨折、寰椎橫韌帶損傷所致上頸不穩定,無法復位或復位不理想者。

2.寰、樞椎結核病竈清除術後或病竈穩定,但伴有頸椎骨性不穩定者。

3.上頸椎腫瘤經前路腫瘤切除術後,或良性病需要穩定者。

4.類風溼頸椎關節炎致上頸椎不穩或脫位者。

5.枕頸發育畸形並伴有不穩,合併或不合並脊髓壓迫症者。

需強調的是,對於腫瘤骨折感染等原因造成脊柱前柱破壞導致頸椎和上胸椎極度不穩定,單純依靠Cervifix固定是不夠的,必須同時進行前路穩定重建

7 禁忌症

1.全身情況差,惡性腫瘤多器官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

2.局部有炎症者。

8 術前準備

1.顱骨牽引,對上頸椎創傷腫瘤畸形伴有明顯脫位及嚴重脊髓壓迫症者,採用顱骨牽引可試行復位,減輕脊髓壓迫並有利於術中和術後制動。但對寰枕關節脫位者不能行牽引,宜行Halo-Vest制動。

2.預製頭胸腹和頭背部兩片石膏牀,並於術前作適應性訓練,以便於術後護理。

9 麻醉體位

通常採用經鼻氣管插管全麻施術。可先仰臥位取6cm×2.5cm全厚髂骨作爲植骨塊備用,然後再取俯臥位,將頭置於馬蹄形支架上,或俯臥於石膏牀內,頭頸部取中立略屈位爲宜。

10 手術步驟

10.1 1.顯露

枕骨粗隆上方2.0cm至頸4作後正中直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顯露時宜先分別自上而下顯露枕部和自下而上顯露頸2~3椎板,兩者會合顯露寰椎後弓。枕部顯露枕肌後,沿骨膜下緊貼骨膜切割枕肌並向兩側剝離,兩側各2.0cm,下方達枕骨大孔上緣。辨認頸2~3棘突後沿棘突一側,切開項韌帶、肌膜和頸後肌羣附着部,以手指探查確定椎板後再以骨膜剝離器沿棘突和椎板做骨膜下剝離,幹紗布條填塞止血。將樞椎椎板上緣附着肌止點切斷剝離,用自動拉鉤將枕部和頸部肌肉牽開。

10.2 2.處理頸1~2椎體

需要,在X線透視下行頸1~2脫位復位並採用Magerl方法,鑽好兩側頸1~2關節螺釘孔。爲了使頸1~2獲得臨時穩定,可將鑽頭暫時留在一側鑽孔內,然後用另一鑽頭鑽另一側孔。鑽孔時需在側位C臂X線透視機監控下進行,使用2.5mm鑽頭。入釘點位於頸2下關節突內緣向頭側外2~3mm處,鑽頭沿矢狀面向前,前後位上向着峽部的內側面,側位上鑽頭對着寰椎前弓後緣,穿過頸1側塊的皮質(圖3.26.1.1.2-4)。根據C臂X線透視情況可以確定最合適的鑽頭方向。

2螺釘也可採用頸2螺釘的標準置入方法,即採用頸1~2關節螺釘置入方法,但在鑽孔和攻絲時只穿過頸2部分而不穿透1~2關節

10.3 3.處理最尾側椎體及中間椎體

在下位頸椎按Magerl方法行關節側塊鑽孔,螺釘進入點爲側塊中心靠內側頭側各2mm處。螺釘置入方向爲向頭端傾斜30°~40°與相鄰的關節關節平行,並向外傾斜20°~30°。鑽孔的方向瞄準上關節突的上前外側。爲了使螺釘正確擰入,可將一薄神經離子插入小關節面間,以確認關節間隙。螺釘的正確放置可使椎動脈神經損傷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並可提供儘可能長的螺釘,以達到最佳的固定效果。一旦進針點確定後,即用2.5mm鑽頭鑽孔,將長度調至鑽套的初始長度,設定爲最大鑽深14mm,鑽到設定長度以後,每次增加鑽套長度2mm,直到鑽透對側皮質。

10.4 4.臨時安裝固定夾

將所需全部固定夾逐一安裝在枕頸固定杆上的相應位置並稍稍擰緊。

通過頸1~2固定夾測量1~2關節螺釘的長度,用3.5mm的絲錐對頸1~2關節攻絲後進行螺釘固定,寰椎前方皮質不必攻破,螺釘的選擇寧短勿長(圖3.26.1.1.2-5)。同法也可置入頸2螺釘和頸2椎弓根螺釘。

10.5 5.置入枕部螺釘

枕骨螺釘獲得堅強固定的最佳位置位於顱中線區域,中線以外的骨皮質逐漸變薄。爲了避免損傷顱內靜脈竇,螺釘不能在枕外隆凸或其上方置入。鑽孔及擰入螺釘時應避免損傷小腦。硬腦膜破裂引起腦脊液滲漏的情況並不少見,處理方法是將螺釘擰入鑽孔內,也可選擇骨蠟封閉。用2.5mm直徑鑽頭在初始設定爲8mm的長度可調式鑽套導引下鑽孔,鑽到設定長度以後,每次增加鑽套長度2mm直到鑽透對側皮質。鑽透對側皮質後通過枕頸固定杆上的螺孔測量螺釘長度。用上述方法通過枕頸固定杆上的螺孔位置鑽3個螺釘孔,測深、攻絲並擰入螺釘。

10.6 6.置入尾端側塊螺釘

通過固定夾測深、攻絲後擰入最尾端的側塊螺釘。

10.7 7.置入中間螺釘

在頸2與最尾端固定夾之間調整相應的固定夾位置,同法測深、攻絲後置入側塊螺釘,最後擰緊固定夾的緊固螺釘(圖3.26.1.1.2-6)。

10.8 8.植骨

在去皮質骨的椎板和關節側塊上植骨。在枕骨與頸2棘突之間置入帶皮質骨的松質骨骨塊,也可起到支持作用

11 術後處理

1.佩戴圍領6~12周,具體時間依病變類型而定。當行日常清潔及休息時可取下圍領。

2.如術中對脊髓有某些擾動或刺激,術中即給予甲潑尼龍500mg靜滴,同時給予雷尼替丁靜滴預防上消化道出血,術後應使用地塞米松20mg/d,3~5d後逐漸減量並停藥,術後10d拆線。

12 併發症

12.1 1.頸脊髓延髓損傷

多由於寰樞椎不穩情況下,手術操作撞擊、擠壓或震盪所致。該部位深在,顯露時必須遵循解剖和以病變特點爲基礎,防止盲目切割和無目的剝離,一旦發生脊髓損傷,可造成癱瘓呼吸功能衰竭,重則死亡。

12.2 2.植骨不癒合

發生於植骨的近側端,其原因是枕骨骨牀缺乏松質骨骨面,或與植骨塊接觸太少以致不癒合。本併發症發生率極低,上海長征醫院統計發生率爲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