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酲止瀉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ě chéng zhǐ xiè tāng

2 處方

白朮1兩,山茱萸1兩,茯苓1兩,柞木5錢,黃連3-5分,白芍5錢,附子1分。

3 功能主治

補脾腎,解其溼熱之毒。主酒溼傷脾腎,終年飲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過於泄精,久則脾氣大傷,變成水瀉,一感風寒,遂大瀉不止,如溏如積。

4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多服爲佳。或10服之後,改爲丸劑,朝夕服三月。

5 各家論述

此方脾腎雙補之藥也。用柞木黃連以解其酒毒;用芩、術以消其水溼;用芍藥以斂其耗脫之陰;用附子一分,引羣藥入腎,以掃蕩其溼熱,而非助其命門之虛陽也。

6 摘錄

辨證錄》卷七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