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nervate twayblade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見血清
3.1 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蘭科植物脈紋羊耳蘭Liparis nervosa (Thunb.) Lindl.的全草。分佈臺灣、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等地。[1]
3.3 性味
苦,寒[1]。
3.4 功能主治
1.治咯血,吐血,腸風便血,血崩,小兒驚風。煎服:6~12g。[1]
3.5 化學成分
3.6 藥理作用
4 《全國中草藥彙編》·見血清
4.1 拼音名
Jiàn Xuè Qīnɡ
4.2 別名
見血蓮、矮胖兒、肉螃蟹、鐵爬樹
4.3 來源
爲蘭科羊耳蘭屬植物羊耳蘭Liparis nervosa (Thunb.)Lind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採,一般鮮用。
4.4 性味
苦,寒。
4.5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止血。用於肺熱咯血,吐血;外用治創傷出血,瘡癤腫毒。
4.6 用法用量
1~3錢,水煎或作散劑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或乾粉撒敷患處。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中華本草》·見血清
5.1 出處
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同屬植物風帽羊耳蘭LipariscucullataChien,在浙江全省山區都有分佈,與脈羊耳蘭的主要區別爲葉2片,頂端鈍,總狀花序的花較多(8-9朵),萼片頂端呈僧帽狀。兩種的功用相同。
5.2 拼音名
Jiàn Xuè Qīnɡ
5.3 英文名
all-grass of Nerved Twayblade, Nerved Twayblade
5.4 別名
羊耳蒜、立地好、毛慈姑、巖芋、黑蘭、矮胖兒、肉螃蟹、鐵爬網、倒巖提、走子草、肉龍箭、香花羊耳蒜、紫星羊耳蒜、香羊耳蒜
5.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paris nervosa (Thunb.) Lindl.[Ophrys nervosa Thunb.]
5.6 原形態
脈羊耳蘭,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發達,褐色,橫臥,其上着生細長的根數條;假鱗莖細長,圓柱形,長達8cm,粗6mm,具葉3-5枚。葉卵形至長圓形,長10-15c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鞘狀抱莖。總狀花序疏散,長7-15cm;苞片細小;萼片和花瓣常爲黃綠色,長約8mm,側面2枚萼片狹長圓形,中萼片狹長圓形,花瓣線形;脣瓣紫色或紫紅色,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鈍或凹入,基部有2個小瘤體;蕊柱近先端的翅鈍圓,基部稍膨大鼓出。蒴果紡錘形。
5.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50-1000m的山坡闊葉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西南地區。
5.8 化學成份
含脈羊耳蘭鹼(nervosine)。
5.9 藥理作用
止血作用:用活性炭處理過的水煎劑(1:1),敷於局部,對切斷狗、猴股動脈或截斷麻醉狗後肢引起的出血,有止血作用。動物下臺後,活動、食慾正常,48小時內無繼發出血。對兔肝、脾切口,4分鐘止血,4-12天后無繼發出血,切口上有一層薄膜覆蓋,藥物已被吸收,基本上無粘連。體外試驗,能使人和兔抗凝血液的紅細胞凝集。縮短全血凝時間。
5.10 毒性
大鼠每天腹腔注射上述製劑1ml,前10天體重逐日增加,後10天體重稍減輕,未有死亡。肌肉注射1ml後2天解剖,局部肌肉呈微紅色,6天后即無。
5.11 性味
苦;澀;涼
5.12 歸經
肺;腎經
5.13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胃熱吐血;肺熱咯血;腸風下血;崩漏;手術出血;創傷出血;瘡瘍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5.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研末,每次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
5.15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血,涼血,止血。治牙痛。酒泡服治跌打損傷。
3.《四川常用中草藥》:生新散瘀,清肺,止吐血。治各種吐血,勞傷咳嗽,肺腎陰虛咯血,腸風下血,紅崩,拔膿生肌,刀傷。
4.《貴州藥植目錄》:治勞傷,小兒走子,搭背。
5.16 摘錄
《中華本草》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