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外奇穴 鍼灸學 中醫學
jiān sān zhēn
Jiānyú LI15[中國鍼灸學詞典]
肩三針指肩關節周圍治療肩凝症、肩背痛的三個常用穴位,即肩髃、肩前、肩後,左右共6穴。[1]
肩髃爲經穴名(Jiānyú LI15)。出《鍼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爲手陽明、陽蹻脈的交會穴。肩髃,指肩頭。穴在其處,故名。在三角肌區,肩峯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陷中。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岡上肌腱。有活血散風、通利關節作用。主要用於肩臂疾患等。如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手臂攣急、臂神經痛及癭氣、瘰癧、風熱癮疹等。本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配肩髃、曲池治瘰癧;配陽溪治風疹。一般直刺或針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可灸[2] 。[2]
肩前爲經外奇穴名。出《中醫臨牀新編》。位於肩前部,腋前皺襞直上1.5寸。左右計2穴。主治肩臂痛、上肢關節痛、癱瘓等。一般直刺0.5~1.0寸。[2]
肩後爲經外奇穴名。位於腋後皺襞直上1.5寸處。主治肩背痛、肩凝症。直刺0.8~1.2寸。[3]